虚火喉痹之一(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旷日持久的慢性咽部病变,尽管病变位置明明在咽部,可是中医在习惯上还是称为喉痹或喉风。充其量讲究一些的话,在上面再冠以“慢”或“阴虚”来区别于急性的。

它为咽喉病中最常见的多发病,而且还有患者患病在身而自己不知。据国内统计,在城镇居民中,其发病率占咽喉科病的10〜20%,刻下还在不断上升中。除幼儿、儿童外,任何年龄的男女都可发生,其中尤以青壮年为多,如果嗜好烟、酒、辣者更多。

《内经》里有五处“喉干”病,但都非指慢性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的“虚劳、里急……咽干口燥,建中汤主之”的咽干,可以目为世界上最早论述到的慢性咽炎。《诸病源候论》中十三种咽喉,只有“状或痒或痛,如甘䘌之候”的尸喉,符合于慢性咽炎。《千金要方》的“耿耿如物,常欲窒痒痹涎唾”。《太平圣惠方》的“尸咽喉痒痛”,《圣济总录》的“尸咽喉”等,也都是慢性咽炎。可知在唐、宋以来,慢性咽炎逐步被重视起来。直至《普济方》的“咽干”及论“虚热”证,则对慢性咽炎的认识又提高了一步。之后,《医方类聚》中的“咽喉痛,含化糖霜即愈”。“咽干,涕唾如胶,或肾气不足,心中悒悒,目视𥉂𥉂,少气,……甘草汤方……等。则在15世纪时对慢性咽炎的认识与处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至清代,对它的认识和处理、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但十分可惜,疗效总不能使人满意,诚如《喉科心法》所谓:“即老医亦难以下手”。那末如何来提高疗效?则不能不重复以上一句话,是依靠准确的“辨证论治”和病员的耐心接受治疗。

历代名称:慢性咽炎的名称,也如急性一样凌乱。虽然《内经》有“嗌干”一名,但非慢性。《金匮要略》的“咽干”可能是最早的名称。之后为《诸病源候论》的“尸咽喉”。但近来的“尸咽喉”又作为“喉结核”同义词。

在喉科专著鼎盛的时期——清代,谈论慢性的也很少很少,唯以下几书稍稍涉猎一二。《景岳全书》的“格阳喉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的“慢喉风”。《喉科指掌》的“喉疳”、“劳碌喉风”、“辛苦喉风”。《重楼至钥》的“鱼鳞风。”《喉科秘制》的“阴毒喉痹”。《喉科紫珍集》的“喉节”、“气子”。《喉科枕秘》的“阴毒喉风”。《喉科心法》(潘氏)的“阴症喉痹”、“气虚喉痛”、“血虚喉痛”、“阴虚喉痛”。《秘传喉科十八证》的“弱证喉癣”。

〔症状及检查〕

除了长期的病程及时重时轻为主要标志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必需具备的特征:

1.干燥:基本上任何一个慢性咽炎,都有干燥感觉。从一般性干燥思饮之外,最严重的可以饮水也难以滋润。在薄暮、子夜或多讲言语时更为严重。甚至可波及鼻咽及喉部。

2.疼痛:都很轻微,也有并无疼痛者。主要为干燥导致的燥裂痛。重症当然也可以出现撕裂样痛及烧灼痛。疲劳和多言,也可加重或引起作痛。

3.痒感:也是一个常见的症候群之一,所以常引起咳嗽。事实上这种痒感也是由于干燥所导致。在狂咳时,只有饮水可以抑制。所以称之为喉源性咳嗽。

4.烧灼感:经常伴随干燥而出现。

5.清噪:咽部稠厚而粘性如胶的分泌物增多,而且附丽于粘膜难以咯去,于是患者经常须要作吭、喀等清嗓运动来想把它排除。

6.异物感:由于咽部缺乏津液的滋养而致食物通过不能顺利下咽。即使不在饮食时,也以无津液而产生鲠介感。这种异物感可以引饮流汁时或之后片刻,得以暂时消失。与癔性咽喉异感症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四个症状,也较多见:

1.胸闷:病人可以清楚地主诉,在胸前及两膺,有闷塞感觉。叹息后可宽畅片刻。

2.两颈侧有牵掣感:严重的甚至误以为落枕。

3.咽部反射敏感:晨起漱口刷牙,即引起恶心呕吐。检査时压舌板未触及舌头,即可泛恶。

4.偶有耳鸣,听力障碍。也有耳中憋气作闷者。

一般都不耐多言,言语一多,喉头倍形不适。更有少数患者,伴有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头昏、失眠及容易感冒等病。

检查所见,咽壁各部,呈暗红色充血(中医称晦暗型),而且不象急性的呈㳽漫性。干燥少液,严重的可使后壁粘膜如包在糖果上的受潮玻璃纸一般。

小血管曝露扩张,网布。古人称之为“如海棠叶背”或“如哥窑纹”。

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呈颗粒状突起。又如蟾蜍背上皮肤。或相互溶合成团,凸出于粘膜表面,形同浮雕。周围萎缩的粘膜,呈惨白色,古人称为“如网油状”。萎缩的粘膜与充血的淋巴滤泡形成红白相映,称为“污红”。

两侧索经常肥大。

〔诊断〕

长期时轻时重的咽部不舒服,感有干燥、微痛、或微痒,在疲劳、多言后必然加重。咽部慢性充血,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周围粘膜萎缩。其备了以上诸症者,可以诊断为本病。

〔常见证因〕

本病中医一直认为是肺肾阴虚和肾阴不足两者,所以称阴虚喉风或阴虚喉痹。但根据笔者统计,真正属此两者至多占20%而已,而出于脾土衰虚者十居七、八。常见的病证,不外有三:

1.劳伤损气,肺怯金亏:凡过于劳累者,气分必伤,经常累月后肺气日损。此外大气污染,肺先受害,也是使肺气损伤。肺主输布,这样肺气本已损伤,再加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属于肺经的喉那有不干不病之理。还有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咽头炎症长期存在,于是演变为慢性了。所以这型的病,就是容易感冒,急性发作也频频而作。

2.肾虚火旺、燥津烁津:一般都为肾水不足,难以制火。这种火,例称虚火或阴火,又称无根之火或龙雷之火。它是命门有余之火。肾属阴脏,内寓水火(即真阴与真阳),两者必需保持平衡,即所谓“水火既济”。一旦肾水以各种原因而亏损太过,即失去制火的功能,于是使肾阳偏旺而化火。火一旺反过来烁水,水被烁而更衰,即产生枯涸现象。水枯则津液干槁,当然无法来养咽喉。

3.脾虚难化精微,津难上承:这一点,从来很少有人注意,可是笔者体会特深。咽需液养,喉赖津濡,否则即干枯失润,失润则病。脾主运化,也就是消化饮食和输布精微。把这种营养成分通过肺的作用(肺朝百脉)而运输和散布到全身。见表11示意:

虚火喉痹之一(慢性咽炎) - 图1

至于造成这种脾虚不化精微的原因很多,但大体上不外乎以下几种,见表12:

虚火喉痹之一(慢性咽炎) - 图2

由此可知,表11可使津液干枯的致伤点有四处,一在肾,肾虚则无以藏精。二在肺,肺虚则难以输布精微于肌体各处。三在脾,脾衰土弱,不化精微而无以灌溉孔窍。四在津液的本身,在热性传染性病的高烧盛热下,必然烁津劫液而干枯。前三者在慢性咽炎中出现。后一者在急性传染病后期出现,不属本病范围。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1.肺怯金虚:大多出于急性咽炎之反复发作不休者。或一向气血双亏之体,撄患急性咽炎而无痊愈倾向者。还有不少嗜烟烟瘾较大的,更有一部分为生活或工作长期接触有害气体者。全身症状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睡眼难酣多梦,小便频频而量少。在休息时可以减轻些,在劳累或天气骤变时加重。局部自觉症状为微干微痛,痰涎较多而易咯。但有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不舒服感。脉象细、小、软,舌质淡白无华而瘦。

局部所见:咽部充血不明显,后壁淋巴滤泡及侧索稍有增生。

2.肾虚火旺:全身性症状大多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情绪不易稳定。局部干燥严重,频频求饮以缓解。有烧灼感觉的刺痛。也有阵发性作痒,痒后即干咳不止,而且这种咳嗽愈咳愈难受。少痰,即使有也稠厚难咯。严重的进食不能流利,往往借汤水以下送。大便干结难解,常有便秘。脉多细数或虚数。舌少苔甚至无苔,质红绛瘦瘪。

局部所见:咽粘膜呈晦暗型充血(少数也有红艳型的)小血管曝露网布。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部分粘膜萎缩,致红白相间,斑斓污红。整个咽峡少液而干,其中更以后壁尤为明显。

3.脾虚土弱:病程也是漫长,甚至十年八年无愈意者。全身症状,大便溏薄或不成形。四肢沉重无力,胸前窒闷,入冬畏寒怕冷甚于旁人,咽头亦不舒适,但较虚火的为轻,口干燥而不思饮水,舌薄苔,亦有薄腻者,质嫩、胖、淡白,甚至舌边有齿印,脉软弱无力。

局部可见:咽粘膜很少充血,严重的有水肿感,后壁淋巴滤泡为团块状增生,无干燥现象。

或谓慢性咽炎出现以上全身的:局部的证状,当然是脾虚无疑,但也有咽喉干燥,烧灼刺痛,局检为弥漫性充血,粘膜干枯少液,小血管扩张暴露,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及污红。全身证状有心烦易怒,形体瘦弱,频频求饮,大便干结,舌少苔或无苔;甚至岀现裂纹或剥脱,脉细数等。难道也是脾虚吗?是的,不过它不是脾阳虚而是脾阴虚。

要知脾胃有阴阳之分,人身的营血、津液、脂膏之类的液体物质,都是由脾阴(胃阴)来灌溉滋生的,所以“或谓”所说的一切症状,都是脾阴不足的反映,脾阴及胃阴,又称胃液。《成方便读》在补阴益气煎中谓: “夫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脾阴虚,即营血亏耗”。

总之,很不受人注意的《素问•阴阳类论》篇,“喉咽干燥,病在土脾”。确有指导意义。

脾阳虚与脾阴虚,经过细致观察,还是不难鉴别的。

表13 脾阳虚与脾阴虚对照表

主诉 检査
证状 疼痛 干燥 烧灼感 痒感 异物感 吞咽 痰涎 咽干 饮料温度 充血 粘膜表面 粘膜萎缩 唾液 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小血管
脾阳虚 少有 顺利 多而稀 不思饮 喜温 不充血 不明显 正常 团块状 不扩张不暴露
脾阴虚 偶有不利 少而稠 思饮 喜凉 充血 严重 散在性 扩张暴露

(二)论治要点

本病以内服药为主,而且以汤剂的效果为显著,不过疗程漫长,往往至少五十剂、最多一百五十剂。只要辨证明确,服药连续不断,禁忌烟、酒、辣三者,基本上都可治愈。

1.肺怯金虚:取法益肺生金,常用代表方有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之类,必要时加阿胶。

2.肾虚火旺:当潜阳育阴,生津养液法,常用代表方有知柏八味汤,左归饮之类,严重的大补阴丸。为了生津有力,可参用乌梅、玉竹、花粉、石斛之类。

3.脾虚土弱:凡脾阳虚者,可用补脾培土法,常用代表方有参苓白术散,为了升提清阳以促使脾气加速醒复,所以除高血压者之外,可参用升麻、葛根、柴胡等升提药品。

脾阴虚者,除了用参苓白术散之外,另可参用益胃汤、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等方。更讲究一些,加西洋参、石斛。

有时出现阳气衰极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利于长期进药者,可取丸剂。

辅助治疗:最好的外用药,首推西瓜霜。每天喷3~4次。

《重刊梅氏验方新编》弁言中的“于梅(露)雨时捕集蜒蛐,与梅子同腌。遇喉症,辄应手而愈”。的确,这是慢性咽炎的最好噙化剂。

如属阴虚的,用增液汤,泡水代茶,作饮料。阳虚的,用炒焦米仁,泡茶代饮,作饮料。长期饮用,也有一定疗效。

除了以上三者为常见之外,在临床上还有各型各色的慢性咽炎。例如五志之火内燃的,那么纵然是慢性、我们仍然需要清火。还有由污染导致的,那末务须清火解毒。而有由鼻炎而续发的慢性咽炎,则当治疗鼻炎。

〔调护〕

1.戒多言,言多损气,气损致津伤。

2.生活和工作,需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寿世保元》认为:“人卧室宇,当令清净。净则受灵气,不净则受故气。故气乱人”。

3.注意劳逸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过度操劳者,必伤必病。《尚书旅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物是过分优逸的同义词。志丧者形必涣散衰败。

4.严禁烟、酒、辣。《顾氏医镜》:“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凡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热物,极能伤阴”。

5.注意营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五常政大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等都是强调营养的。

6.注意锻炼。《素问•四气调神论》的:“夜卧早起,广步庭前”,以及《吕氏春秋•尽数》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都是强调身体的锻炼。

7.治疗要有信心、恒心。因为本病一则病程漫长,治疗不易,往往容易失去信心。再则本病有时也可以苟安于一时,治疗就为之放松。因之一定要有信心和恒心,才能有治愈之日。

〔文献摘录〕

1.气分有热:《医学见能》:“凡白喉症(白色喉症、指虚证的慢性病),无论癣(喉结核)、烂(萎缩的粘膜)、疳(中医习惯把一切慢性病称为疳)、蚀(指角化或溃疡),总属气分热也”。

2.嗜酒:《医学入门》:“虚火、固饮酒,则动脾火”。

3.忿怒:《医学入门》:“忿怒,则动肝火”。

4.色欲:《医学入门》:“色欲,则动肾火”。

5.疲劳:《喉科指掌》:“辛苦喉风,因日夜辛苦而发”。

6.七情:《医彻》:“喉痹,属七情所伤者”。

7.忧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慢喉风,……亦有忧思太过而成者”。

8.阴阳不和:《太平圣惠方》:“夫尸咽者,……皆阴阳不和,脾肺壅滞”。

9.龙雷之火:《景岳全书》:“格阳喉痹,由火不归源,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

10.阴虚火旺:《景岳全书》:“皆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而然”。

11.肝肾两虚:《喉科指掌》:“劳碌喉风、肝肾两亏,发于关内”。

12.肾阳虚:《喉科心法》:“由其人肾阳本虚,寒邪乘袭,直中其经,逼其微阳上浮而为咽痛”。

13.虚火刑金:《黄氏纪效新书》:“喉痹久延,痛且干,虚火刑金之彖。”

14.金不生水、水不制火:《枫江陈萃田外科临证》:“喉痹咽鲠、红丝缠绕,……,金不生金水,水不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