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疡喉(咽粘膜下出血)

它是在咽部,尤其是悬雍垂及其周围的软腭粘膜,陡然在1〜2分钟之内产生大小不一定的血疱。它是一种轻症小恙,可是在历来喉科专业书中,都说成是重病危症。如《喉科杓指》、《喉科秘旨》的“凶恶之症”等,都不符合临床实际。但以其发病极快,来势凶猛迅速,所以古人即以“飞疡”来称它。

历代名称:本病在十六世纪末,才见之于文献,第一个记载本病者,为《窦氏疮疡经验全书》谓:“口中猝然有肿,转胀转大,此名飞疡也。渐至杀人。用小刀点出血”。此后各家著作,都承袭了“渐至杀人”一言,始终以危症目之。

历来的名称很多,如:飞疡《窦氏疮疡经验全书》 飞扬喉《喉科指掌》 悬痈、悬棋蛊毒风《干校尤氏喉科》 夺食风《重楼玉钥》 呛食风《咽喉经验秘传》 稔食风、飞蛾风、飞扬风、飞丝风《喉科秘诀》 血蛾《喉科泄秘》 抢舌风《沈氏喉科心法》 悬疔《喉科紫珍集》

〔症状及检查〕

此症既无前奏预兆,更无全身症状。而且绝大多数在进食时发生,更其是晚餐时最多。当时陡然感到咽部有异物感,病者必然利用“咽”或“喀”的动作来想排除它。可是越咽越喀则异物感越严重。在短短1〜2分钟的一霎之间,咽部即全部被堵塞,不能吞咽,甚至呼吸也为之困难。同时在软腭上,更多在悬雍垂上或其左右,见到紫红色大血泡一个。大小不一定,从黄豆到五分人民币大小,堵塞在咽部,因之一切窒塞的症状也达到了高峰。但始终无疼痛。所幸者,为时不久,血疱可自行破裂,排出大量血液或血块,片刻之间一切症状完全消失。但不久出血处形成创面广泛而很浅在的溃疡面,疼痛也由此开始。

致于病程,则完全根据治疗得法与否和本身溃疡面积大小来决定。预后十分良好。

〔诊断〕

主要是大血疱,位于悬雍垂及其周围或软腭部。起病迅速,在1〜2分钟内可完成初期、高峰到自行破裂的全部过程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常见证因〕

它是肺胃两经积热,热盛化火,逼血离经而妄行。本病一般多发生于进餐之际,因之也可能与热食、硬食的局部磨擦致伤的不内外因有关。

〔辨证论治〕

(―)辨证要领

血出当然属热属火,本症基本上不需用辨。不过不论热与火,唯在程度上轻重有所不同而已。凡伴有便闭,破裂后疼痛厉害者,其势必重。

(二)论治要点

1.内治法:治法简单,一般取用清热凉血法。常用代表方为清咽利膈汤或加减三黄凉隔散。严重的加强通便药,所谓釜底抽薪。

2.外治法:及时刺破血泡,泄尽积血。刺破愈早愈好,迟则血泡必然扩大。但一般病员到达医院之前,早已自行破裂而自溃了。

不论自行破裂或刺破,一般脱离组织的粘膜,务当撕揭去尽。

初期,可用冰硼散。形成溃疡之后,可用中白散。如有较厚义膜者,用锡类散。中期,用绿袍散或中白散。后期,用珠黄散或月白珍珠散。

〔转归及预后〕

一般不久即可痊愈。惟血泡愈大则溃疡面也愈大,于是愈合也多费时日。

〔调护〕

1.事实上本病难言预防,但注意过于炙煿的厚味,以少吃为是。

2.已破之后,注意卫生。

3.不论饮料与食物,温度不宜太高。

〔文献摘录〕

1.风热:《喉科指掌》:“此症,风热上雍”。

2.肺胃积热:《重楼玉钥》:“因饮食火物,触动肺胃积热,致陡起斯疾”。

3.脾家热毒:《咽喉脉证通论》:“此证乃脾家热毒,外感风热而成”。

4.风热痰毒:《喉科紫珍集》:“此症因上焦蕴积热毒风痰,壅塞而起”。《明医指掌》:“风痰壅热在喉咙,因生血泡咽关闭”。

5.触毒或怒火:《焦氏喉科枕秘》:“怒火盛,或中秽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