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和可溶性基质。主要细胞为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可溶性基质像血浆一样不在细胞内(见第152节)。主要可溶性基质是抗体、补体蛋白质和细胞因子。一些可溶性基质作为信使攻击或激活其他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免疫系统的核心,帮助识别异己。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能消化微生物抗原和其他物质的大的白细胞。抗原是能刺激免疫反应的物质。细菌、病毒、蛋白质、软骨、癌细胞和毒素都可充当抗原。

巨噬细胞胞浆内含有颗粒,它是由被包被在膜内的几种化学物质和酶组成。这些物质使巨噬细胞具备消化或破坏微生物的作用。

巨噬细胞在血液中不能查见,但它们存在于血流进入器官的入口处或机体与外界的交界处。例如,在外部空气进入肺的部位和肝细胞与血管连接处都可发现巨噬细胞。血液中相似的细胞称为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类似于巨噬细胞的大的白细胞,可以消化微生物和其他抗原,含有破坏抗原的酶颗粒。然而,其区别在于它存在于血循环中,并需要特异刺激才能从血液进入组织。

淋巴系统:防御感染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连接淋巴结形成的网络结构。淋巴结是由淋巴细胞紧紧包裹的筛孔组织。淋巴细胞的筛孔过滤、攻击和破坏引起感染的有害微生物。淋巴结常常在淋巴管分支的部位集结,如颈部、腋窝和腹股沟。

淋巴液是沿淋巴管流动的富含白细胞的液体。淋巴液可以协助水、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从机体组织向血液回流。所有应被阻止的物质至少要在淋巴液流经一个淋巴结和淋巴细胞滤过筛时才能被吸收。

其他器官和组织、胸腺、肝、脾、阑尾、骨髓以及小的淋巴组织如咽喉部的扁桃体、小肠的派伊尔(Peyer)结也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也帮助机体防御感染。

淋巴系统

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常在一起起作用:巨噬细胞启动免疫反应,传递信号来动员中性粒细胞到“出事现场”参与反应。当中性粒细胞被活化时,就能消化入侵者。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以及杀伤和消化微生物便引起脓液形成。

某些防御感染的白细胞

防御感染的白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淋巴系统的主要细胞,较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小。中性粒细胞存活不超过7~10天,而淋巴细胞能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淋巴细胞主要分为三类:

·B淋巴细胞 由骨髓干细胞衍生,成熟后成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

·T淋巴细胞 当干细胞由骨髓转移至胸腺时形成,并在那里分化和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学习识别异己。成熟的T淋巴细胞离开胸腺进入淋巴系统,对免疫系统起监控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比T和B细胞略大,因能杀伤特定的微生物和癌细胞而得名。“自然”是指它们一旦形成就能杀伤各种靶细胞。而不像B和T淋巴细胞需要成熟和教育过程。自然杀伤细胞也产生一些调节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和信使物质。

抗体

抗体的基本Y型结构

所有抗体分子都有一个基本的Y型结构。在该结构中不同的片段由二硫键结合形成。抗体分子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决定抗体所结合的抗原。恒定区决定抗原的类型:lgG、lgM、lgD、lgE或lgA。

抗体的基本Y型结构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成熟并产生抗体。抗体是蛋白质,它们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相互作用。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

每个抗体分子都有一个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独特部分和决定抗体类型的结构。抗体有五类:IgM,IgG,IgA,IgE,IgD。

·IgM 是最初暴露于抗原产生的抗体。例如,当一个小孩首次接种破伤风疫苗时,抗破伤风抗体IgM在10~14天内产生(初次抗体反应)。IgM富含于血液中,但在正常器官或组织中没有。

·IgG 是抗体最主要的类型,在再次暴露于抗原后产生。例如,小孩接受第二次破伤风增强剂后5~7天产生IgG抗体。这种二次抗体反应较初次反应快而且充分。IgG在血液和组织中均存在,它是唯一可透过胎盘由母体传递给胎儿的抗体。母亲的IgG保护胎儿和新生儿,直到婴儿的免疫系统能够自己产生抗体为止。

·IgA 是防御微生物通过粘膜(包括鼻、眼、肺和小肠粘膜)侵入机体的重要抗体。IgA可在血液和胃肠道、鼻、眼、肺的分泌物以及乳汁中查见。

·IgE 是引起急性过敏反应的抗体,因此,IgE好像是唯一弊大于利的抗体。然而,它对抵抗寄生虫感染有重要作用,例如,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河盲症和血吸虫病。

·IgD 在循环血液中含量很小,其功能尚不清楚。

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包括18个以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通过一个激活另一个的级联方式起作用。补体系统可由两条不同途径激活:一条称为旁路途径,由特定的微生物产物或抗原激活。另一条称为经典途径,由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可直接或与免疫系统其他成分联合破坏外来物质。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的信使,它们是在对刺激作出反应时由免疫系统的细胞分泌。它们放大(或帮助)免疫系统的某些方面,抑制另一些方面。很多细胞因子已被识别,它们的名单在不断增加。

注射某些细胞因子可治疗某种疾病。例如,干扰素α对治疗某些特定的癌症有效,如毛细胞白血病。干扰素β对治疗多发性硬化有益。第三种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对治疗恶性黑素瘤和肾癌有益,但有副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产生中性粒细胞,可用于因化疗而白细胞下降的癌症病人。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一个人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自己特定的分子,这些分子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通过主要相容性复合物,机体可识别异己,任何表达相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的细胞都被认同;反之则被排斥。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MHC分子)(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或HLA)有两种主要类型:Ⅰ类和Ⅱ类。MHC-Ⅰ类存在于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MHC-Ⅱ类仅存在于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被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每个人的Ⅰ类和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都是特定的。同卵双胎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然而,异卵双胎有相同分子的机率较小(1/4),非同胞的机率则非常小。

免疫系统的细胞在胸腺中学会识别异己。当胎儿免疫系统开始发育时,干细胞移至胸腺,在此分化和发展成T淋巴细胞。任何与胸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反应的T淋巴细胞均被清除。相反,能耐受和学会与之协作的T淋巴细胞则成熟后离开胸腺。

结果便是成熟的T淋巴细胞能耐受身体自身的细胞和器官,并能在机体需要防卫时,与机体其他细胞协同作用。如果T淋巴细胞不能耐受机体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它们可能攻击机体。有时,T淋巴细胞失去了识别异己的能力,导致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多发性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