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火
火与热同为阳邪,常混称。但火与热又有所区别:热多由外感,如风热、暑热、湿热等;而火则多由内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上炎等。火的热象较热更为明显,且多表现为上炎的特点。另外,从生理上讲,人体的阳气又称为“少火”,但热则不属人体正气之说。火病的发生,可由直接感受热邪引起,也可由风、寒、暑、湿、燥邪入里化热化火而成。脏腑机能失调或情志过激,亦每多化火,所以有“气有余便是火”与“五志化火”之说。
1.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上炎 火为热象,主动而向上,故为阳邪。所谓“上炎”,是指临床常见心火上炎,口舌糜烂;胃火上炎,牙龈肿痛;肝火上炎,目赤涩痛等症状。
(2)消灼津液 火热邪气,最易消耗人体津液。故火热病证除见热象外,常同时并见口干渴,喜冷饮,舌干少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津亏液耗的症状。
(3)动血生风 动血是指出血。火热邪气易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部位的出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以及发斑等。火邪不仅可导致出血,亦可聚于局部,腐败血肉而发为痈肿疮瘍。火热邪气内盛,燔灼肝经,热炽筋挛,可导致“热极生风”,症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
2.常见的火证
(1)实火 口舌糜烂,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实有力。
(2)虚火 常见的是阴虚火旺证,主要症状是: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小便短赤,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