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下法
1.下法的意义和作用
下法又称泻下法,是通过泻下而通便以攻逐实邪、排除积滞而治疗里实证的方法,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之意。
下法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所以凡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蓄水等,均可使用下法治疗。
2.下法的运用
由于人体素质有虚实之差异,证候表现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之区别,因此,下法的具体运用又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
寒下:适用于热与实相结的里热实证,症见发热、烦渴、头痛目赤、神昏谵语、腹满胀痛、便秘、舌苔焦黄者;热毒入血,血热妄行之证,症见鼻衄、咳血、吐血、斑疹,用清热解毒凉血药而收效不显者;肺胃郁热或肝胆实火之证,症见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牙宣齿衄、胸膈烦热、口臭便秘,或头痛面红而赤、耳鸣耳聋、心烦易怒等证者。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凉膈散、当归龙荟丸等。
温下:适用于寒冷凝滞肠胃的寒积实证,症见脘腹疼痛。剧如针刺、拒按、便秘、手足厥冷,脉弦紧者,或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冷积停滞肠胃而见腹痛喜暖,按之硬满,渴喜热饮,便秘或下利不畅,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者。代表方剂为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
润下:主要适用于体虚便秘之证,其泻下之力较和缓。年老体弱、孕产妇等,由于津血不足引起的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者,皆可用之。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济川煎。
逐水:主要适用于水饮停聚于胸腹及水肿而属体质强壮者。此法能使水饮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积水肿胀之目的。代表方剂为十枣汤、舟车丸、控涎丹、大陷胸汤。
攻补兼施:主要适用于里实积结而正气已虚者。此时,攻邪则正气不支,补正则实邪愈壅,治宜泻下与补益同用,方为两全之计。在具体运用时,又分为以下三法:扶正攻下之法,用于阳明实证而气血两虚者,症见自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 谵语,口舌干燥而渴,身热,神倦少气,或便秘,腹胀满硬痛,甚则循衣撮空,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代表方剂为黄龙汤滋阴增液,通便泄热之法,用于热结阴亏便秘之证或痔疮日久,大便燥结不通,属于阴虚热结者。代表方剂为增液承气汤。温补脾阳,泻下冷积之法,用于脾阳不足,阳气不行,冷积阻结于肠间,以致大便秘结者,或冷积久留不化,脾气虚弱,以致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者。代表方剂为温脾汤。
3.下法的注意事项
凡年高体虚、产后、血亏、病后津伤之人,虽有大便秘结,亦不可草率攻下。妇女妊娠及月经期慎用攻下。下法应以祛邪为度,中病即止,切忌过量,以防损伤正气。凡服泻下剂后,多有损于胃气,此时忌食油腻及一切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