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形体骨骼

形体、骨骼是中医解剖学中的一部分。“形体”主要是叙述体表各部形态和部位名称,以及体表器官的结构;“骨骼”是叙述全身骨骼组成、部位、骨骼之间的连属关系等。形体、骨骼学是脏象、经络学说,以及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

我国远在秦汉以前,对人体解剖就有相当水平地研究。如《内经》一书中,就有大量文字记录了秦汉以前的人体解剖学成就,如对五脏六腑、脉管、骨骼,以及脑、髓、筋、肌肉等形态描述。其中有些与现代解剖学一致,或十分接近。以后,历代医家对解剖学又不断地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礼教的束缚,同时,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以外知内”思想,决定了简单的基本的解剖学知识,就已能满足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的需要;因此,医学家们注重的是如何从“外象”,判断“内在”的病变。这种种原因,使中医学在解剖学方面,没有在原有比较领先的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下去。

由于中医学注重从“外象”以知内,以及经络学、针灸学发展的需要,促使中医学比较侧重于人体骨骼及体表部位、形态特点的研究,所以,中医学在人体骨骼、体表形态方面,反而有比较细致的观察,并有具体命名。根据上述特点,所以本章暂时称之为“形体、骨骼”。

“形体骨骼”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应用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各科之中。如诊法,就要描述某部位的具体变化;经络循行、腧穴定位等,都必须应用骨骼及体表分部名称加以说明。临床各科也是如此,譬如内、外、妇、儿、伤科疾病都离不开具体症状发生部位的描述。如内科水肿之阳水先肿自目睑,儿科的解颅、白喉、目睑、颅、喉指的是什么部位?外科疮疡发生于何部位?都要有部位的记述。妇科的痛经,腰痛,小腹痛,具体都指的是人体哪一部位?骨伤科之骨折、脱臼发生在什么部位,这一部位叫什么,以及这一部位的内在脏腑是什么?不清楚就无法确切判断伤损有无可能涉及内脏的情况。同时,也违背了中医“以外知内”的原则。

同时,中医的经典著作及历代医著,都涉及大量的脏腑形体骨骼方面的论述,而且对同一部位,同一骨骼,历代又有不同的称呼;因而我们要学习先人的理论与临床经验,不了解“脏腑形体骨骼”,就无法接受他们精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门基础知识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为了扭转和纠正这一缺陷,我们特在书末附上“形体骨骼”一节,对这方面知识作一简要介绍。

形体骨骼,在《内经》中已有大量记叙,后世医家又根据实际需要,如随着骨伤科学,法医学等的发展,使形体骨骼方面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有必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医是从体表去分析骨骼的,所以常将一骨分为几部分,并分别命名。现简要分为:头面颈项、躯干、四肢三部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