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补法

1.补法的意义和作用

补法是针对人体的阴阳气血或某一脏器虚损时而设的,它是运用各种不同的补药来达到”因其衰而彰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目的。补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扶助人体气血的不足,协调阴阳的偏倚,使归于平。另外,在正气虚弱,不能清除余邪的情况下,使用补法,不仅能使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肃清余邪,此即”补正即所以祛邪”之意。所以,补法并不局限于补虚扶弱方面,同时还能收到间接祛邪的效果。所以,凡属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而出现的阴阳气血津液不足的虚证,均为补法的适应证。

2、补法的运用

由于病理变化的特点不同,补法又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补气:适用于肺脾气虚之证,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动则气促汗出,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甚则脱肛,子宫脱垂,或虚脱等。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独参汤。

补血:适用于营血亏虚之证,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爪色淡,心悸怔忡,头晕眼花,或月经不调,色淡量少,或手足麻木,舌质淡,脉细。代表方剂为四物汤。

补阴:适用于阴虚之证,症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唇赤颧红,虚烦失眠,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咯血,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代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大补阴丸、天王补心丹。

补阳:适用于肾阳虚弱之证,症见面色㿠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冷痛,阳萎滑精或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沉微。代表方剂为肾气丸、右归饮。

3.补法的注意事项

运用补法,要注意脾胃功能,因补益药大多滋腻,易于壅中滞气,如脾胃功能低下或久服补益剂,可加入理气醒脾药白蔻、砂仁、木香、枳壳、陈皮等,达到补而不滞的目的;不能滥用补法,如大实有羸状,或邪盛而正未虚者,应以祛邪为主,以免”误补益疾”;补法虽可扶正祛邪,但如果在邪势正盛之时,纵然有虚象,也不能拘于此法,应以祛邪为主,或攻补兼施,邪去则正气自安,否则就会因补而致留邪之弊;根据血气同源,气为血之帅,血由气生,阴阳互根的原理,分别主次而配合使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