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也是温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凡外感温热邪气而致病,以发热和热邪伤阴化燥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病变,称为温病。三焦辨证,就是把温热病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下焦温病三类病证,并以此来标示它们之间的传变规律。上焦温病,包括肺、心、心包的病变;中焦温病,包括脾、胃、大肠的病变,下焦温病,包括肝、肾、膀胱的病变。

温病的三焦传变规律,一般是始于上焦,传变中焦,终于下焦。因为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都是温病的辨证方法,且二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脏腑上的,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三焦辨证中包含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而卫气营血辨证中也同样包含着三焦所属的脏腑。不过二者又各有所长,其特点就在于: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划分温病浅深轻重的四个阶段;而三焦辨证则着重在划分温病侵袭人体的三大部位。由此可见,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结合运用,才能使温病的辨证更为全面。

温热病的治疗原则已在卫气营血辨证中谈过。湿热病的特点是热蕴湿中,湿阻气机,所以其治疗主要在于祛湿清热,宣畅气机。

因为三焦辨证的内容也将在《温病条辨讲解》中详细讲述,本节仅将三焦温热病与湿热病列简表概括介绍如下:

第六节  三焦辨证 - 图1

三焦辨证简表

病位 病位 病因 病机 症状 舌象 脉象
上焦 手太阴(肺) 温热邪气 温热邪气袭表,卫外失司,肺失宣降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咽红或痛,咳嗽,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 浮数
上焦 手太阴(肺) 温热邪气 温热邪气入气分,肺热壅盛 身热汗出,咳嗽喘息,口渴 苔黄
上焦 手太阴(肺) 湿热邪气 湿热邪气困阻肌表,肺失宣降,卫外失司,湿热弥漫于里,气机阻滞,卫气同病 恶寒发热,头重头昏蒙,周身重痛,口淡不渴,胸脘痞闷 苔白腻
上焦 手厥阴(心包) 温热邪气 温热邪气灼液成痰,痰热蒙蔽心包 身热灼手,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四肢厥逆 舌体短缩,质红绛,苔黄燥 细滑数
上焦 手厥阴(心包) 湿热邪气 湿热郁蒸,酿生痰浊,湿痰蒙蔽心包 身热不扬,神识呆痴,时昏时醒,昏则谵语,醒则神呆,呼之能应 白腻或黄腻 濡滑或濡滑数
中焦 足阳明(胃) 温热邪气 温热邪气入里,阳明胃热炽盛,里热蒸腾 高热恶热,大汗出,口渴饮冷,面赤心烦 舌红黄燥 洪大而数
中焦 手少阳(大肠) 温热邪气 高热大汗伤津,胃肠燥热与糟粕炼结成实,燥屎内结,阻滞气机,腑气不通 身热,日晡潮热,汗出,大便秘结不下,腹胀痛拒按,烦躁谵语 舌红苔黄燥,甚焦燥起芒刺 沉实有力
中焦 足太阴(脾) 湿热邪气 湿热困脾,气机阻滞,升降失司 身热不扬,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大便溏滞,身重肢倦 苔白腻
下焦 足少阴(肾) 温热邪气 温热邪气久留不解,深入下焦,消灼真阴,肾阴耗损 低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神倦耳聋 舌绛少苔 虚大或迟缓结化
下焦 足厥阴(肝) 温热邪气 温热邪气消灼真阴肝血肾精枯涸,水不涵木,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除上述肾阴耗损见症外,又见手足濡动,甚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神昏肢厥 舌绛少苔光绛无苔 细促或微细欲绝
下焦 足太阳(膀胱) 湿热邪气 湿热邪气阻滞膀胱,水道不通。湿热弥漫中,上焦 小便不通,热蒸头胀,身重痠痛,神识昏蒙,呕恶不食,口干不欲饮 苔白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