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故曰:”圣人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素问·五常政大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气交变大论》),这是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1、因时制宜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就是”因时制宜”。一般说来,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就是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阳气敛藏于内,此时者病非大热,就当慎用寒凉之品,以防苦寒伤阳。此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之理。
2.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地理环境及各地生活习惯不同,故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特点不尽相同,还会出现某些地方病。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因地制宜”。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少雨,故其病多燥寒,治宜辛润;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多雨,故其病多湿热,治宜清化。说明地区不同,患病亦异,而治法亦当有别。就是患有相同病证,治疗用药亦当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如:用辛温解表药治外感风寒证,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可以稍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就应稍轻,或竟改用轻淡宣泄之品。至于地方病,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治措施。
3.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因人制宜”。如: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尤其妇女有月经、怀孕、产后等情况,须在治疗时加以考虑。此外,年龄不同,生理机能与病变特点亦不同,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患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须攻者亦应慎重,以免损伤正气。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于寒温失调、饥饱不匀,故治小儿病,忌投峻剂,补剂也须慎用。一般用药剂量,亦必须根据年令加以区别,药量太小则不足以祛病,药量太大则反伤正气。在体质方面,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个体素质不但强弱不等,而且还有偏寒偏热以及素有慢性疾病等不同情况,所以虽患同样疾病,治疗用药亦当有所区别,如阳盛之体慎用温热,阳虚之体慎用寒凉等,其他如患者的职业与工作条件亦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在诊治时也应注意。
由上可知,因人制宜,是指治疗中不能只孤立地看病证,还要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是说,治疗时要看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只有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而又具体地分析和认识疾病,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