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肠癌

大肠癌在中医属肠覃、脏毒、肠癖、虑瘕、结阴等范畴,包 括自盲肠至直肠整个肠段的癌肿。其中以直肠癌最多,占整个大肠癌的半数以上。其次为乙状结肠癌,约占1/8左右。依次为升结肠癌、降结肠癌、横结肠癌以及肝曲和脾曲部位的癌肿。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但有相当一部分青中年21〜40岁发病率 也很高(约占40%)。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大肠癌从形态上分 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从细胞组织学分为腺癌(占75%左 右)、粘液腺癌(占20%)、未分化癌等。大肠癌扩散可直接浸 润蔓延、淋巴、血液转移。淋巴转移为多,血行转移到肝、肺等 处。

(―)辨病辨证

1.辨病要点

(1) 临床表现:对有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或有便血、便脓,大便便形扁平或变细者,均要注意检查肠道或肛门指检,以免误诊为痔疮。另外可有腹痛,起初表现为间歇性隐痛,以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伴乏力、贫血、消瘦,以及肛内不适感和疼痛、 出血等,都应高度重视排除癌瘤的可能。

(2) 结肠镜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

(3)X射线钡剂灌肠造影,有助于诊断。

(4) 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简便、常用的方法。

(5) 癌胚抗原检查: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升 高,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不强,故此法不能为据,但定量 高低,与预后有关,一般手术前CEA值很高者,说明病变较晚, 预后较差。

  • 中医辨证

(1 )脾虚湿热:食欲不振,腹胀面黄,气短乏力,腹痛拒按,便稀或溏,或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苔黄腻,脉滑数或沉细滑。治以健脾理气、清热利湿,用苍白术各10克、生苡仁30克、 S苓10克、厚朴10克、黄柏10克、白英30克、龙葵30克、藤梨根 30克、败酱草30克、白头翁2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川连 面3克(冲)。

(2) 湿热瘀毒:腹痛腹胀,痛时拒按,腹有包块,矢气胀 减,便下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或便溏便细,舌暗红、有瘀 斑、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化滞、祛瘀攻积,用 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尾连 20克、败酱草30克、红藤20克、半枝莲30克、土茯苓30克、藤梨 根30克、马齿苋30克、白英30克、儿茶10克。

(3) 脾肾寒湿:患者久泻久痢,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喜 睡懒动,肠鸣而泻,泻后稍安,腹痛喜热,甚则肢凉怕冷,苔 白,脉沉细尺弱。治以温肾健脾、祛寒胜湿法,用党参20克、苍 白术各10克、云苓10克、故纸10克、吴萸10克、肉蔻10克、五味 子10克、干姜6克、黄芪20克、老鹳草10克、石榴皮10克。

(4) 晚期大肠癌,除口服煎剂外,还可行药物灌肠作局部 治疗。常用灌肠方:射干30克、赤石脂30克、全蝎10克、苦参60 克、血竭9克、草乌9克、白芨30克、乳香9克、没药9克、凤仙花30克、花蕊石60克、红花15克、黄芩30克、土茯苓90克。 浓煎后灌肠,每日1〜2次。这对晩期肠癌有一定缓解作用。使 用内服和灌肠中药个别病例可生存三年以上。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成果

大肠癌已广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患者以根治手术为 主,手术后一般不用化疗,可以单纯用扶正祛邪的中药。中、晚 期患者有的可作手术前放射线治疗,但仍应争取手术根治,或 姑息性切除后再用化疗、放疗及中药治疗,以巩固疗效。晩期患 者已不适于做手术者,或已作根治性切除术,但已有转移的都可 进一步用中药配合化疗、放疗,以延长生存期。

​ 另报道单纯应用中医药连续治疗三个月以上的50例大肠癌, 三、五年生存率为31.71%、20%。以生牡蛎、夏枯草、鳖甲、海 藻、元参、象贝、望江南等为基本方法治疗晚期直肠癌80例, 三、五年生存率为12.5%、1.25%。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术后)62例,根据临床辨证以健脾和胃、补益心肾法,用六君子 汤、归脾汤、健脾益肾方合并化疗,三、五年生存率为96.5%、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