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272条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讲解〕本条为少阳病提纲。
口苦,咽干,目眩,此三证皆为自觉症状,由问诊而知,是少阳胆腑气郁化火之证。少阳主疏泄而寄相火,受邪则疏泄不利,气机郁勃,相火被遏,邪从火化。胆藏精汁,其味极苦,热邪迫胆气上逆,必见口苦。热灼津液,则见咽干。少阳木火上扰清阳,则可见头晕目眩。
〔临证意义〕
1)口苦,咽干,目眩,反映了少阳病气郁化火的特点,故可作为提纲证。就临证所见,常伴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等证,因而辨识少阳病,还当和此证候互参。
2)少阳病之口苦,咽干,每以凌晨为著,这是由于此时少阳主时,本经气旺,正邪相争,其火益炽之故。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⑴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⑵。[264]
〔讲解〕本条论述少阳病经证的治疗禁忌及误治后的变证。
(1)少阳中风,……而烦:“少阳中风”,即少阳经脉感受风邪。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入耳中,下贯胸膈;手少阳三焦经,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风为阳邪,其性上行,风中少阳之经,则使经脉气血受阻。如果少阳之风火邪气循经上扰清窍,则耳聋,目赤。邪阻经脉,经气不利,则"胸中满而烦”。
(2)不可吐下,……而惊:因本证非痰非食等有形之邪为患,故不可用吐下等法,误用则对少阳之邪无治疗作用,只能损伤少阳正气。胆气虚损,则生惊悸之变。
〔临证意义〕以经络循行部位为根据而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是经络辨证的内容,后世有医家用柴胡剂治疗各种偏头痛而取得疗效,可能亦曾受到本条的启示。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⑴。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⑵。一云躁。[265]
〔讲解〕本条补述少阳病脉证,指出少阳禁汗及误汗后的变证。
(1)伤寒,脉弦细,……少阳:伤寒,头痛,发热,本为太阳病证,若脉浮,则属太阳无疑。但今脉弦细而不浮,说明病已转属少阳,故曰"属少阳"。
(2)少阳不可发汗,……而悸:病在太阳,则当发汗解表。病在少阳半表半里,则不可发汗。发汗伤耗津液,使胃中津伤而生燥热,燥热之邪上扰心神则出现谵语。“此属胃”,言由少阳而转属于阳明之意。本证若胃中津液恢复,胃燥得润,病可痊愈。若津液不能恢复,燥热不解,进而耗伤阴血,心失血养,则可见心烦、心悸等证。
〔临证意义〕第〔264〕条讲少阳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第〔265〕条讲少阳病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甚则发生烦悸之证,皆言少阳三禁。因此,在临床如见到少阳病证时,就不违仲景的汗、吐、下三禁之说,而用小柴胡汤和解之法方为上策。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讲解〕本条论述太阳病不解,邪传少阳的证治。
太阳病,邪气转入少阳。少阳经气不利则“胁下硬满” 。 少阳气郁而胃气不和则见“干呕不能食”。当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而互有进退则见“往来寒热”。此时,如果未经误治,而脉见沉紧,沉则为太阳表邪已入里,紧有弦之意,是为少阳之脉,故知病邪已传入少阳,因此当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治。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⑴,知犯何逆,以法治之⑵。[267]
〔讲解〕,本条承上条论述少阳误治变证及教治法则。
(1)若已吐,……坏病:少阳病在半表半里,治疗宜和解之法。汗、吐、下、温针均为治禁之例。误用了吐、下、发汗及温针等法,则必损伤正气,因而出现了"谵语"之证,“此为坏病”,为仲景自注之句,指出已非少阳之证。
(2)知犯何逆,以法治之:这是前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略写,是治变证、坏病的法则。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思想。
〔临证意义〕第〔266〕条和第〔267〕条,说明了①太阳病不解,可以自然传入少阳。②误治变证不仅可以发生于太阳,也可见于少阳。③少阳病误治变证多端,张仲景以“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概括了救治的原则。
三阳合病⑴,脉浮大,上关上⑵,但欲眠睡,目合则汗⑶。[268]
〔讲解〕本条论述以少阳病证为主的三阳合病脉证。
(1)三阳合病:即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之邪同时发病。
(2)脉浮大,上关上:“浮”为太阳之脉,"大”为阳明之脉;张仲景脉法称寸脉为"寸口”,关脉为“关上”,尺脉为“尺中”。“上关上”意为浮大之脉在关部最明显,这是阳热之邪壅盛之象。亦有注家认为,关脉可候肝胆,脉浮大,上关上,则说明三阳合病而以少阳邪热为壅盛。
(3)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少阳邪热上扰神明,因此可见昏昏欲睡的证候,即“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亦即盗汗。少阳为病,相火内迫,加之三阳热盛,阳加于阴谓之汗,合目则阳入于阴,致使里热壅盛而逼阴液外渗,故见汗出。
〔临证意义〕
1)本条所述三阳合病,以少阳邪热为重,文中虽未提及治法,但显然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宜。
2)后世医家,治疗低热不退,睡则盗汗,往往用柴胡、青蒿清透少阳,使相火可透,而达到治疗目的。如柴胡清骨散、青蒿鳖甲汤即是。亦可以看成是本条精神在临证上的运用。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
〔讲解〕本条论述了病邪由表入里的辨证方法。伤寒六七日,身无大热,说明邪已不在表。出现躁烦不安,则说明邪气未退,而已传里,此即谓“阳去入阴"。表为阳,里为阴,而少阳为阴阳之枢,所以邪气由表入里,常与少阳枢机不利有关。故本条列于《少阳病篇》。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⑴。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⑵。[270]
〔讲解〕本条论述三阴不受邪的表现。
(1)伤寒三日,……受邪:若按《素问•热论》之说,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故曰“伤寒三日,三阳为尽”,而“三阴当受邪"。
(2)其人反能食而不呕,……邪也:然三阴是否受邪,不能拘于感邪日数之多少,当观脉证是否有变化。三阴受邪,太阴首当其冲,其为三阴病之始。太阴病应见腹满而吐,食不下等证,今则反能食而不呕,表明脾胃之气调和而无病。太阴气旺,能为三阴之屏障,则少阴、厥阴也不会受邪,故曰"三阴不受邪”,可见仲景辨传与不传,并不以日数计,而仅依脉证断。
〔临证意义〕第〔268〕条言三阳合病,少阳热盛,提示可治从少阳,少阳邪气得解,表里之气自和,寓以少阳主枢,为表里之枢的含义。第〔270〕条论三阴不受邪的表现,之所以把这两条列于本篇,则提示邪气由阳入阴,多和少阳枢机不利有关,寓以少阳主枢,为阴阳之枢的含义。由此可以看出少阳在六经传变过程中的特殊的枢机地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顾护少阳正气对预防邪气的传变,尤其是预防邪入三阴,就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小柴胡汤中用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补气之品的用意之一。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71]
〔讲解〕本条论述了少阳病欲愈的脉象。
“伤寒三日”,意指邪气已传少阳。少阳病,当见弦脉,今少阳脉小,即细小而不弦,小则邪退,正是邪气衰退,正气恢复的反映,为向愈的征象。故曰:“少阳脉小者,欲己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讲解〕本条论述了少阳病欲解的时间。
少阳之气通于春,春建于寅,是阳气生发之始。而少阳得其时则旺,抗邪有力,故以寅、卯、辰为病解最有利的时间。
小结
本篇共10条,补述了少阳胆热证的特点是口苦、咽干,目眩;少阳经气不利证的表现是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少阳病当禁用汗、吐、下以及温针;提示了少阳在六经病传变过程中的枢机地位;指出了少阳病欲愈脉及欲解时。至于少阳病及其兼证的证治,则当和太阳病篇,阳明病篇的有关内容互相参照。
复习思考題
1.少阳腑热与经气不利证的表现与病机是什么?为何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
2.你怎样理解少阳主枢?
电子版注:
本页263条,原文为“这是由于此时少阳主时,本经气王,正邪相争,”,其中“王”应为“旺”。电子版已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