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391条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382]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病的主要证候。

“霍乱”,即指以吐利为主,暴然而发作的疾病。“霍”,迅速、急骤之意;“乱”,变乱之意。由于吐利交作,发病急骤,以致使人瞬间霍然撩乱,故名“霍乱”。它包括了多种急性胃肠病在内。虽与现代医学所说的“霍乱”概念不同,但对其治疗仍有参考意义。祖国医学对霍乱的记载,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又如《灵枢•五乱篇》说:“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清浊相干,乱于胃肠,则为霍乱”。已明确指出霍乱的主证是吐利,病机是清气在下则泻,浊气在上则呕,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因而成霍乱。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⑴。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⑵。[383]

讲解〕本条补述了霍乱见证,并指出了与伤寒的不同之处。

(1)问曰:……霍乱:霍乱可由感受外邪而致,因此,霍乱在出现呕吐、下利的同时,也可兼见表证。由于邪客于表,经脉不利,则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若属太阳伤寒,只有当邪气内传,里气不和,脾胃升降失常时,才出现吐利。今吐利与表证同见,并以吐利为主,故属霍乱,而不属伤寒。

(2)霍乱自吐下,……热也,为什么此为霍乱,而不属伤寒?“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此为仲景的自注句,“自吐下”,即言病从内发,而不是受表邪的影响,病从内而外,表里不和,则吐利,寒热并见。若下利止,但见发热,说明里气虽和,而表证未解。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⑴。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曰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⑵。下利后,当便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⑶。[384]

讲解〕本条论述伤寒与霍乱脉证的不同,并论述了下利后各种证候的变化。

(1)伤寒,……治也:伤寒表不解,内传阴经,表里同病,则见身热、恶寒、吐利交作,证情类似霍乱。若属伤寒表不解,其脉必浮紧。今病之初,吐利交作,而脉反微涩,说明此证并非伤寒,乃“本是霍乱”为病。霍乱为病“本呕而下利”,发则吐利交作,速致津气大伤,故脉来微涩而无力。至于伤寒为病,则多是在四五日后邪传阴经之时,才见吐利。二者截然不同,切不可将霍乱病误为伤寒论治,此即所谓“不可治”之义。

(2)欲似大便,……故也:若霍乱吐利之后,其人欲似大便而不能,反见矢气,此为吐下津伤,胃肠失润而致,故曰“属阳明也”。因其并非传经之邪,故其病十三日,当经气来复,津液得以恢复之时,则病可自愈。津伤转属阳明,虽然大便必硬,但无腹满疼痛拒按,潮热,谵语等腑实燥热证候,故与阳明病的“胃家实”并不相同。

(3)下利后,……明也:下利后,津伤失润,大便自硬。因不属阳明胃家实之证,故利止大便硬,原亦是胃气渐和之兆,如已能食则为胃和自愈。今利虽止而“反不能食”,是胃气尚未复元,“到后经中”,即过七日以后而“颇能食”,即稍稍能食的,说明胃气逐渐恢復。若复过一经而“能食”,即能象正常人一样进食,此是胃气已和,故过一日其病当愈。此与前面所述十三日病当愈之义相同。若到后经中不愈者,则不属津伤便硬之阳明,当考虑其他病证。

临证意义〕以上两条,论述了霍乱病的脉证特点和预后转归,并与伤寒病进行了鉴别比较。

霍乱与伤寒有以下几点不同:

1)病因:霍乱多是六淫与饮食杂揉之邪干于肠胃;伤寒则是邪客于表,由皮毛而入,逐渐传里。

2)病机:霍乱是脾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其病由内而外;伤寒则是皮毛受邪,营卫失和,其病从外而内。

3)脉证:霍乱初起即见吐利交作,脉来微涩;伤寒则是数日后,邪传入阴,方见吐利。病初起,邪在表,脉来浮紧。


恶寒,脉微,一作缓。而复利,利止,亡血也⑴。四逆加人参汤主之⑵。[385]

甘草 二两,炙 附子 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 一两半 人参 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吐利致阳亡液竭的证治。

(1)恶寒,……血也:下利又伴见恶寒,脉微,显系阴寒内盛之证。今下利虽止,但未见手足温,脉数,烦热等阳复之兆,仍有恶寒,脉微,此则不仅是阳气大伤,而已到阴液耗竭,利无可利的程度,故曰“亡血也”,治当温经助阳,生津益血。

(2)四逆加人参汤主之:本方即四逆汤加人参而成,用四逆汤以祛阴回阳,用人参既可益气固脱,又可生津滋液,故可用于阳亡液脱之证。本论白虎汤证见大烦渴不解者,加人参;通脉四逆汤证见脉微欲绝,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本条利止亡血,亦加人参,可见人参不仅益气,而且确有生津补液的作用。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⑴;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⑵。[386]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上五味为散,更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煖水,汗出愈。

理中丸方下有作汤加减法

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两种不同证型的治疗。

(1)霍乱,……主之:“霍乱”即表明证见吐利,又兼见头痛,发热身疼痛之表征,是知表里同病。以其“热多欲饮水”知邪与水结,气化不利,必有水邪内蓄。由此推之,此证之吐利,亦当与水邪内渍肠胃有关。故用五苓散外疏内利。水邪得去,吐利自止。这也是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法。

(2)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寒多”指寒湿之邪为盛,寒湿既盛,必不口渴而“不用水”,由此推之,本证之霍乱吐利当为中阳不运,寒湿内盛,升降紊乱所致,故用理中丸或理中汤温中健脾,祛寒燥湿。

本方用人参、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脾阳得复,寒湿得去,则升降调和而吐利自止。本方为治太阴虚寒证的主方,其作用在于温运中阳,调理中焦,故取名“理中汤”。本方亦称人参汤,又可用于虚寒性的胸痹证。

临证意义〕理中丸在临床应用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1)原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服,为一方二法。病缓需久服者,可用丸;病急或服丸效差者,以用汤剂为宜。

2)服药后腹中转热,是见效的反应,“腹中未热”,当再加量;仍不效,更见腹冷痛,畏寒,手足冷,下利清谷者,可加附子,以达脾肾兼治的目的。

3)为增强药效,温养中气,服药后当喝热粥,以助中阳。

4)若是中焦虚寒下利又挟湿热,见大便不爽而有粘液者,可加黄连,为连理汤;兼胃寒吐逆不止,可加丁香、吴茱萸,为丁萸理中汤;兼吐蛔者,可加乌梅、川椒,为椒梅理中汤。临床用之,皆有佳效。

总之,理中丸在临床中随证加减,应用范围甚广,且每可收到满意疗效,实为温中之祖方。方后所列加减化裁,亦是举例示范而已。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吐利止,里和表未解的证治。

吐利止,提示里气已和,所遗身痛不休,则属表邪未尽,表气不和,故当斟酌和解其表,以吐利之后正气必虚,故解表不仅不能用麻黄汤发汗,而且即使是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也不必啜粥以助药力和温复取汗,故言小和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吐利亡阳的证治。

霍乱吐利交作,遂使真阳大伤。虚阳不固则见汗出;肌肤失温则见恶寒;阴盛格阳,虚阳外浮,则见发热。四末失温则可见手足厥冷,四肢拘紧挛急。证属吐利亡阳,故治选四逆汤回阳救逆,固阳摄阴。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

讲解〕本条论述吐利亡阳,里寒外热的证治。

既吐且利,病属霍乱。吐利,津液被伤,本当小便少而不利,今小便反利,是为元阳大衰,肾气不能固摄而阴液下脱之故。阴盛阳衰,火不暖土,则下利清谷。卫阳不固,则大汗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则形成了内真寒,外假热之势。阳亡阴脱,则脉微欲绝。此为阳虚阴盛之重证,故急当回阳救逆以摄阴液,方用四逆汤。若不效,可再投与通脉四逆汤。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⑴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⑵。[390]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吐利,阳亡液竭的证治。

(1)吐已下断,……欲绝:“吐已下断”,即吐利停止。若吐利止而手足转温,则是阳气来复之佳兆。今吐利虽止,更见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等证,说明吐已下断,并非阳气来复之兆,而是由于吐利太甚,导致水谷津液涸竭,无物可吐而自已,无物可下而自断。阴盛阳衰而阳气外亡,所以汗出四肢厥逆。阴阳倶衰,筋脉失养,故见四肢拘急不解。血脉不充,脉搏难续,故见脉微欲绝。治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在回阳救逆之中,兼以益阴和阳。

(2)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本方由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而成。用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加苦寒之猪胆汁,一可借其寒性,引姜附辛热之品直入阴寒之阵,以防格拒不受。二可制姜附辛热劫液之弊。且本药亦为血肉有情之品,是滋津润燥之佳药,故有益阴和阳之效。共成破阴回阳,益阴滋液之剂。

临证意义〕本证与四逆加人参汤证,皆为吐利而致阳亡液竭的证候,但有轻重之别。四逆加人参汤证病情较轻,仅见恶寒、脉微而利无可利。本证则病情甚重,吐下皆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大有阴阳离绝之势。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391]

讲解〕本条论述霍乱病后胃虚,应注意饮食调养。

霍乱吐利,发汗后,胃气必伤。“脉平”,即脉搏平和之义,说明大邪已去,阴阳和合,病已向愈。仍有“小烦”,即微烦,为病后未能节制饮食,进食多而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故曰“新虚不胜谷气故也”。“新虚”,指大病初愈;不胜谷气,指胃气尚弱而不能运化过多的水谷。此时不需用药,只要节制饮食,注意调养即可。

本条列于霍乱篇末,重申保胃气,存津液的防治法则,很有指导意义。


小结

本篇原文共10条,前三条论述了霍乱病的脉证特点,预后转归,及其与伤寒的主要鉴别点;后六条论述霍乱病及其并发证的辨证论治,霍乱吐利轻证缘于水结且有表邪者,可用五苓散,霍乱吐利缘于中寒湿盛者,可用理中汤。霍乱吐利,伤阳脱液,直至阳亡液竭,阴盛格阳者,可据情选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等。霍乱吐利止而表未和者,则可酌用桂枝汤小和其外。最后一条,强调霍乱初愈的慎养之法,以示病后护理及保胃气之重要。

从上述内容看,本篇所述霍乱,多属后世所说的湿霍乱范围,且以证偏寒湿者为多。

复习思考题

1.霍乱的成因及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2.试比较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的证治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