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因情志致病的辨证
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异常致病,多伤于五脏,兹举四例说明:
例1.妇科郑青山,因治病不顺,沉思彻夜,兼受他医讽言,心甚怀愤,天明病者霍然,愤喜交集,病家设酌酬之,而讽者已遁,愤无从泄,忽然大叫发狂,同道治之罔效。一日目科王道来往候,索已服未服筹方视之,一并毁弃。曰:此神不守舍之虚症,岂豁然理气清火药所克效哉!遂令觅上好人参二两,一味煎汤,服之顿安,三啜而病如失,更与归脾汤调理而愈(《续名医类案》)。
例2.盛用敬治一妇卒厥,昏昏若醉梦,手足筋牵。盛诊之,六脉俱脱。忽有麻衣者在侧,问其人,则病者之婿也。问其服,妻子服也。问其妻子,死仅半月,死以产后症。忽悟曰:此病必忧郁所致,以木香流气饮投之,一服而瘥(《续名医奇案•厥》)。
例3.一女子患不思饮食之症,卧床半年,诸医无法可施,于是邀请丹溪诊治。他诊得寸口脉弦,疑其为于思男子不得,肝气郁结滞脾。便仔细询问其亲属,果然该女子的丈夫已离家五年,因而断定是思虑伤脾。于是先用激怒之法解除患者的抑郁,继而针对病人思夫之病根,假称其夫已有信来,不久即归,使其心喜以散脾胃之积滞。三个月后,其夫真的返回,该女子的病也从此未再复发(采自《丹溪翁传》)。
例4.吴大庆治疗遗精症四案,其中案一:童某,高中学生,患遗精症半年,每周梦遗多达3〜-5次,前医屡用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等固涩之剂,初则小效,继则全然无效。后来询问发病之因,乃因色情小说所致。结合脉症,辨证为思欲过度,心火偏盛,神志不宁。治以清心泻火,安定心神,选清心莲子饮合导赤散化裁。并嘱停阅小说,节制杂念,睡前多做户外活动,服七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发(《北京中医》1983年第2期)。
提示:例1,前医按气滞痰火辨证;王氏以心脾两虚、神不守舍辨证,用独参汤和归脾汤治愈。例2,盛氏以问诊了解出妇人因女儿新丧而卒厥,必是肝郁气逆,以木香流气饮治愈。例3,丹溪断定是思虑伤脾引起不思饮食,并以调情志之法治愈情志病。例4,吴氏以清心安神的方药配合患者节制杂念、心理调节治愈遗精症。以上4例说明,情志因素致病多伤于五脏,而用脏腑辨证治疗情志病时,要配合思想疏导,使患者心态趋向平衡。丹溪以调情志之法治疗情志病,也是根据脏腑辨证的原则,以七情配属五脏的关系,以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以患者在家庭、社会环境所处的地位,综合分析情志致病的原因,并选择相应的调节情志的方法,再配合药物治疗,是诊治情志病的通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