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时时留心病势
不察病势,就是不能“见微知著”,预测疾病发生、发展的趋势,提前予以诊断治疗。
在疾病的前驱期,常可以出现一、二个先兆症状。根据观察、审视先兆症状,预测其病变趋势,投以相应的方药,以控制疾病于欲发未发之际。如《伤寒论》中“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在疾病的进展期,表现疾病本质的症状可陆续出现,但由于疾病处于“动”态阶段,这些症状常常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这时,可根据能够揭示疾病本质的主要症状,决定其病性、病位,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如《伤寒论》中“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证的典型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仲景仅根据“发热汗出”又“脏无他病”,就当机立断,投以桂枝汤,因为“发热汗出”已足以揭示“卫气不和”的本质。他如,“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等均属此种类型。对临床表现典型,辨证比较明确,选方用药也合理,而疗效却不理想的病例,医者的目光应谨慎地躲开那些注目的显性症状,敏锐搜寻出提示疾病发展趋势的隐性症状,予以从势辨治。例如,欧阳履钦治一人,烦热痰嗽,痰中带血,怔忡不寐,日渐消瘦,脉细,苔薄白。其弟子欧阳锜以其失血有热,于炙甘草汤中去姜、桂,加远志、炒枣仁。服后烦热少退,诸症未减。履钦诊之曰:“苔薄白而有津,舌质淡红,外证虽阴虚,以舌辨之,已露气虚之机,只宜减姜桂,不宜去姜桂”。依此出方,十余剂而痊。该病例倘若不能明察“苔薄白而有津”之秋毫,就不能弥患“气虚”于未萌。
要真正做到“弥患于未萌”,欲“安未受邪之地”,先要预测“未受邪之地”在哪里。一般来说,外感热病依据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实变虚的规律,即按六经、卫气营血的次序进行预测。内伤杂病依据脏腑的生克乘侮规律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