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肿如桃 胞虚如球
胞睑红赤焮痛,肿胀似桃的眼病,称胞肿如桃。本病名见于《银海精微》,然早在《诸病源候论》的“目风肿侯”和“目风赤候”中均有记载。《证治准绳》称“肿胀如杯”,《目经大成》则将上胞红肿称“覆杯”,两胞齐发红肿称“蚌合”。
临床需注意眼丹与胞肿如桃的鉴别。二者同为胞睑红肿,但眼丹是指整个胞睑焮红漫肿,继而化脓的疮毒。而胞肿如桃的胞睑红肿,皮色光亮,一般无化脓趋势,多不变生疮毒,正如《外科启玄》中所说:“赤肿甚,不作脓。”
此外,漏睛疮严重时亦可牵致胞睑赤肿,但彼以大眦处先发赤肿,察之可见,睛明穴处红赤肿胀尤甚,其色呈紫暗或紫红,继而赤肿局限于睛明穴处,终则脓溃而破口,它与胞肿如桃证的整个胞睑皮色光亮,鲜红似桃而不化脓有别。
胞虚如球是指胞睑虚浮如球,不红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本病在《证治准绳》中称“睥虚如毬”,《目经大成》又称“悬球”。至《眼科临证笔记》始称“胞虚如球”。
以上两证均是以胞睑肿胀为主,同属脾经为主的病变,一实一虚,故予合并论述。
〔病因病机〕
1.胞肿如桃:多因恣食辛辣炙煿,脾热引动心火,致血分热毒炽盛,上壅于胞睑腠理;或因肝经实火传脾,肝火脾湿搏结于胞睑,血分热盛,瘀阻脉络而成。
2.胞虚如球:多因脾肺气虚,脾运失健,肺不能通调水道,浊邪内蕴,聚而上泛;或因脾肾阳虚,水气不化,或心脾两虚,气不化湿,均可致水湿上凌于胞睑而见虚浮肿胀。
总之,胞肿如桃皆因火热之邪上攻所致;胞虚如球多因脾、肺、心、肾之气虚或阳衰,不能化气行水使然。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胞肿如桃发病较急,初患之时,即见或上或下、或上下胞睑红肿,目涩泪热,白睛红赤,继则胞睑焮热赤肿,胀起如桃,或如覆杯,疼痛拒按,灼热喜凉,睑闭不开,不能翻转。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重者痛连头脑,伴发瘀血灌睛。
胞虚如球发病较缓,初时可见上胞虚肿若球,不红不痛,皮色如常,浮软而喜按,日久则上下双胞皆肿,可伴少气懒言,神疲气短,面色不华,纳差,口淡便溏,甚则畏寒肢冷等证。
两者同属肉轮疾患,但前者胞睑红肿硬痛,拒按,怕热,泪出不止,属血分之实证;后者多两侧同病,胞睑皮色不变,喜热喜按,拭之渐消,旋复如故,多属气分之虚证。临证宜详察细辨,分证而施治。
(二)论治要点
上述证型,胞肿如桃以肝火湿热上攻为多见;胞虚如球以脾肺气虚者居多,胞肿如桃初起,当配用外治法以增消肿止痛之效,若病情不减而热入血分,则须用大剂清热解毒药。胞虚如球的内治大法,应注意是气虚或是阳虚,然后分别施以各法。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肝火湿热上攻:
证候:胞睑肿胀难睁,皮色红赤,可伴羞明泪热,目珠疼痛,或兼口苦咽干,尿黄或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火、利湿。
方例:龙胆泻肝汤〔58〕。
(2)热入营血:
证候:胞睑漫肿,皮色暗红,灼热焮痛,兼发热头目胀痛,心烦不寐等症。
治法:清营凉血,泻火解毒。
方例:清营汤〔199〕。
(3)脾肺气虚:
证候:胞浮虚软如球,皮色不变,喜热熨兼气短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治法:补肺健脾渗湿。
方例:参苓白术散〔150〕。
(4)脾肾阳虚:
证候:胞肿虚软如球,兼神疲乏力,面色㿠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小便不利,舌淡脉弱。
治法:温补脾肾。
方例:济生肾气丸〔152〕。
(5)心脾两虚:
证候:胞肿虚软如球,全身可见神气困顿,食少失眠,怔肿健忘等证。
治法:健脾养心。
方例:归脾汤〔68〕。
2.外治:对胞肿如桃者,可用五黄膏〔31〕贴太阳穴;四生散〔60〕或一绿散〔1〕敷贴胞睑表面;紫金锭〔238〕磨汁,频频外涂胞睑,均可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四)临证权变
胞肿如桃初起,证属肝火湿热上攻者,宜于龙胆泻肝汤中加双花,连翘、升麻、白芷,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若兼大便秘结,大黄、芒硝均可加用。若热入血分,清营汤中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等,以增强解毒清热的作用,胞肿如桃失治、误治,也有少数导致化脓,如此则参照眼丹辨证论治。
至若胞虚如球,宜在区分气虚、阳虚的基础上,少佐辛温疏风之药,如荆芥、防风、羌活以配合基础方化湿消肿。若胞浮如球已久,皮色微红,眦部微赤,或伴泪出,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者,又属脾虚兼有湿热,可改用调脾消毒饮〔131〕治之。
〔调护〕
实证胞肿患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醋等刺激性食品;虚性胞肿患者饮食宜营养丰富,但忌食生冷、肥腻、硬物以免助湿生痰。
〔应用例案〕
例1 陈XX,男,28岁,初诊于1945年3月16日。右目胞睑红肿而硬,眵多,眼感沙涩。头痛面红,口干舌红,脉数。病系邪火炎上,胞睑气血郁结,经络壅滞,病在阳明,治当清胃。用清胃汤(生石膏 连翘 栀子 黄连 黄芩 荆芥 防风 归尾 枳壳 陈皮 苏子 甘草)三剂。二诊:肿势已退,唯舌赤、口干尚剧。内热还炽,再予清降。用白虎汤加芦根,三剂(姚和清《眼科证治经验》)。
例2.张XX,男,23岁,初诊于1953年6月20日,双目外胞骤然浮肿,不红、不硬、不痛,既无眼眵,亦无异感,脉浮,舌苔薄白。此名“胞虚如球”。其病在脾,乃因脾气不足,卫阳不固,肌腠空疏,客邪乘之而入,风湿热三邪合而为病,逆在气分,故见壅肿。治以调脾清热,驱风利湿。方用调脾清毒饮〔181〕二剂。复诊又服三剂。
三诊:眼睑浮肿渐退,示邪已去,当健脾以固肌腠,还防疾子复起。用四君子汤加山药,连服十剂。(《眼科证治经验》)。
〔文献摘录〕
《银海精微》:“胞睑壅肿如桃者何也?答曰:此乃脾肺之壅热,邪客于腠理,致上下胞肿如桃,痛涩泪岀,不绝之注。”
《证治准绳•七窍门》:“肿胀如杯证,谓目赤痛,睥胀如杯覆也,是邪在木火之有余。盖木克土,火生土,今肝邪实而传脾土,土受木克而火不能生,火邪反乘虚而为炎燥之病。”又指出:“脾虚如毬,谓目睥浮肿如毬状也,目尚无别病,久则始有赤丝乱脉之患,火重甚,皮或红,目不痛。湿痰与火夹搏者,则有泪,有眦烂之候,乃火在气分之虚证,不可误认为肿如杯覆之实病。”
《目经大成》谓悬球:“目不赤痛,但上睑虚起若球,久则始有失睑或红,或内生赤脉。湿痰与火夹煿者,则有泪而眦烂,乃脾肺阳衰自病,不可误认为覆杯、蚌合之实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