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虚雀目 高风雀目
肝虚雀目和高风雀目均患夜盲,状与鸡雀入暮或在暗处即不能见物相似,故而古代统称雀目。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已有“雀目候”的记载,《龙树菩萨眼论》则称之为“雀盲”,《一草亭目科全书》又称为:“鸡盲眼”。《原机启微》则据其发病机理而命名为“阳衰不能抗阴之病”。
《秘传眼科龙木论》依据雀目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肝虚雀目和高风雀目两种。肝虚雀目乃肝虚血少所致,《医宗金鉴》称之为“雀目内障”。因肝虚雀目常见于小儿,,故《银海精微》曾专论“小儿雀目”,认为是肝受虚热,经络凝滞不和,营卫不通,阴阳失常,故而至夜不见;高风雀目又称高风内障(《证治准绳》)或高风障证(《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称其为“阴风障”,言其至晚不见,晓则复明,为元阳不足而下陷,阴气上腾而为患。
肝虚雀目与高风雀目均有夜盲之证,应予鉴别。《秘传眼科龙木论》和《医宗金鉴》言其不同点主要是“见物有别”,即肝虚雀目”能视直下之物,而不能上视”,高风雀目“能视顶上之物,不能下视诸物”。两病视野缩小的情况有所差异,现代临床所见,肝虚雀目并无“能视直下之物,而不能上视”的视野改变,白昼的视力多无异常;高风雀目视野缩小之前期,确有不见外下方之物的特点,但至后期,患眼的视野上下左右均现缩小,如以管窥物,白昼行动也很艰难,呈现《目经大成》所谓“大路行不去,可恨世界窄,未晚草堂昏,几疑天地黑”的状况,最后完全失明。所以,有无视野缩小常可作为二者的鉴别要点之一。另外,肝虚雀目多因后天肝脾虚损而致,常伴痒涩,目珠枯瘁,日久可作疳翳;高风雀目常有先天遗传因素,外眼端好,且无痒涩,终则失明而为青盲。亦是二者不同之处。
〔病因病机〕
肝虚雀目和高风雀目所以昼而精明,入暮则盲,概因阳气虚弱不能抵御阴邪,阴邪上逆而精明失用,人之阳气虚则阴气盛,白昼阳盛阴弱之时,人体阳气虽弱,然得自然界阳气相助,尚能应之而升,目得温养而能视物;至夜阴盛阳弱之时,人体既虚之阳相对更加衰微,陷于下而不能自振,阴气反而上逆而遮蔽神光,故致夜不能视。
肝虚雀目常起于脾胃虚损,肝血亏少,肝气不能升运于目;高风雀目常因肾脏虚劳,元阳不足所致。然而上述差异并非绝对,二者在临床上均可表现为肝、脾、肾三脏虚损,故可将两病的发病机制归纳如下:
1.饥饱劳役或小儿喂养不当,脾胃虚损,清阳不升;或致肝血不足,目窍失养。
2.肝肾亏损,精血不足,阴虚不能济阳则阳气亦不能为用。
3.命门火衰,不能温养神光。
以上诸种不足,均可使阳精陷于下,且脉道不充而血行滞涩,目失所养,以致神光衰微夜不见物,久则失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肝虚雀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小儿多见。病初起,每至黄昏则视物昏矇,或兼目劄涩痒,羞明不适及全身虚损证候,重则入暮全无所见。此多为脾胃虚损,肝血乏源,肝气不舒,目窍失养所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否则常可因肝生虚热而变生疳疾上目、黑睛生翳、蟹睛等,预后较差。高风雀目病程漫长,多于幼年发病,初起仅现夜盲,而白昼仍视物精明。病情每于青春期加重,视野日窄,惟见顶上之物,不能下视诸物。后则视野出现严重的向心性缩小,如以管视物,白昼行动亦很艰难,终则神光绝灭,变为青盲内障。本病治疗颇难,预后极差,故须在早期积极救治,否则难免失明。高风内障均属虚损,其辨证必须根据全身证候,始能全面地分析病机,正确地予以施治。
(二)论治要点
肝虚雀目与高风雀目均以脏腑虚损为主。前者以肝脾虚损和气血两亏者多见;后者以肝肾两亏和肾阳虚衰者为多,脾虚清阳不升者亦每有所见。治疗此两种疾患,当以补为主。但前者易治,后者难疗,且需耐心调治,始有一定效果。
(三)常见证治
内治:
(1)脾胃虚损,清阳不升:
证候:眼证如前,兼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淡纳呆,溲清便溏,脉弱等。
治法:补脾益气,升举清阳。
方例:补中益气汤〔103〕。
(2)肝肾阴虚:
证候:眼证如前,兼见眼内干涩不适,或频频劄目,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例:明目地黄丸〔145〕或杞菊地黄丸〔126〕。
(1)肾阳虚衰:
证候:眼证如前,兼见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小便频数,舌淡脉沉等。
治法:温补肾阳。
方例:右归丸〔55〕。
(4)气血两亏:
证候:眼证如前,兼见面色憔悴,萎黄消瘦,心悸怔忡,体倦神疲,畏冷自汗,舌质淡,脉虚弱。
治法:补脾气,养肝血。
方例:八珍汤〔13〕、苍车四物汤〔116〕。
针刺疗法:参见青盲。
(四)临证权变
肝虚雀目若证见干涩难忍,白睛红赤者,为肝虚内热,可在前述方药中选加养阴清热之品,亦可改用转光丸〔144〕合地肤子丸〔90〕养阴清肝,兼以疏风。若病势较重而变生疳疾上目者,当参照“疳疾上目”辨证论治。
高风雀目患病日久,常致眼内经络脉道闭塞,气血往来阻滞。所以对迁延日久或瞳神内见有翳障气色渐浓而变为白色内障,或变为青盲重证者,可在上述几种证型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加桃仁,红花,丹参,郁金,牛膝、夜明砂、山楂、鸡内金,炒麦芽,五灵脂,三七等活血通络。
〔调护〕
对患者特别是小儿应纠正偏食习惯,适当多食胡萝卜、青菜、西红柿、鸡蛋、动物肝脏等食品,少吃油腻炙煿辛辣等食物。
〔应用例案〕
例一、肝虚雀目案:刘XX,男,31岁。1977年6月10日初诊:入暮视物不见已五天,眼部微有涩感,有时头晕,别无不适。检查,二目神光细弱,面色不泽,毛发焦脆,脉弦细。此为肝虚夜盲,给苍车四物汤三剂。6月13日复诊:夜盲已愈,体质如前,又服上方三剂,以巩固疗效。嘱其多食猪肝、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张皆春眼科证治》)(按:苍车四物汤治疗肝虚雀目确有疗效,据拟方者临床观察,多数病人只进了3〜6剂就能痊愈,最多不过10剂)。
例二、高风雀目案:肖XX,男,27岁,初诊于1956年6月19日。两眼自幼得病,西医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夜间不明,日间亦昏,病名“高风雀目”,属青盲重候。年轻,形体虽壮,但脉不足。总因元虚,精气弱,阳衰不能抗阴。惟阳之生,系乎脾胃。盖脾胃为生气之本,壮则精气足而阳气盛,伤则元气虚而阳气微。舌红。治当补胃益气升阳为主。人参补胃汤(党参、黄芪、炙甘草、炒白芍、蔓荆子、黄柏)此方增损,共服二月。
九诊:病情已见好转,视物比较清晰,夜盲程度减轻。唯其病由父母遗传,病根深而难疗、须缓缓图治,并注意摄生。拟丸方,俾可长服,生黄芪240克,生白芍90克,黄柏60克,煅蛤粉120克,炙甘草30克,西党参90克,炒白术90克,地肤子90克,蔓荆子90克,夜明砂90克,风凰衣60克,上药共研细末,米泔水泛为丸,每日吞服9克。(姚和清《眼科证治经验》)。
〔简便验方〕
1.常服羊、猪、牛、兔、鸡等禽畜肝脏,对雀目尤其是肝虚雀目,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然牛肝性平,羊肝、兔肝性凉,猪肝、鸡肝性温,宜分别病情选用。
2.羊肝一具,洗去血,竹刀剖开,入谷精草一撮,砂锅煮熟,任食。
3.雄猪肝一叶,竹刀剖开,蚌粉或夜明砂9克为末纳肝中,麻线扎,米泔水煮熟,细嚼,以汁送下。
〔文献摘录〕
《原机启微•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昼为阳,天之阳也。昼为阳,人亦应之也。虽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之阳盛阴衰之时,我之阳气虽衰,不得不应之而升也,故又能昼视通明;夜为阴,天之阴也。夜为阴,人亦应之也。既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之阴盛阳衰之时,我之阳气既衰,不得不应之时伏也,故夜视罔所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