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证

流泪证是指非情志因素而以时时流泪为主症的病证。《素问•解精微论》早有“冲风泣下而不止”、“见风则泣下”的记载,《诸病源候论》称为“目风泪出”及“目泪出不止”,《银海精微》有“迎风洒泪”及“充风泪出”的论述,并提出了冷泪与热泪的概念。《证治准绳》和《审视瑶函》论及流泪证时,有“迎风冷泪”、“无时冷泪”、“迎风热泪”、“无时流泪”之分。此后流泪证的辨证论治日渐入微。

流泪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以病情而论,可有迎风流泪和无时泪下之分;以病性而论,可有冷泪和热泪之别。迎风流泪遇风即泪出汪汪,无风则止;无时泪下则无风亦经常泪出;冷泪之泪水清冷稀薄;热泪之泪水无冷感,自觉胶粘不适,或微有热感。

流泪证的诊断,须以目无红赤、翳障、肿痛为依据,且必以流泪为主证。《审视瑶函》论及“迎风热泪”时云:“有别证及风气者非也。”论及“无时热泪”时云:“若有别病而热泪出者,乃火激动其水,非此病之比。”说明其他眼病伴发的流泪,如暴风客热、黑睛生翳、胞肿如桃、倒睫拳毛等外障眼病导致的热泪滚滚而下,决不可诊为“流泪证”。

〔病因病机〕

冷泪的病机偏于虚寒,或因肝血不足,泪窍不密,遇风则邪引冷泪而出;或因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不能约束其液而致冷泪常流。

热泪的病机偏于虚热,多因肝肾液亏,虚火上浮,兼受风邪则热泪频流;或因虚火过甚,内迫其液,则致热泪不时常流。

另外,椒疮等眼疾之邪毒侵及泪窍,或年老体弱,睑肤松弛,导致排泪窍道阻塞或泪道不在其位,泪液不得下渗亦可变生本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流泪证初起,多为遇风则眼泪汪汪,春夏减轻或暂愈,秋冬复发或加剧,室内可轻,户外则加重,年久则不分春夏秋冬,不论室内户外,时时泪水长流。临床应先分迎风流泪与无时泪下,以辨证情之轻重,治疗之难易。一般前者多为窍虚而招邪,属轻证而易治,后者多为脏腑自虚,证重而治疗较难。现代临床,更可用冲洗泪道法辅助检査,前者多泪道畅通或狭窄,后者多狭窄或阻塞。其后,更宜辨别泪之冷热,而作为论治之重要依据。冷泪之患眼多无赤烂肿痛,但遇风则冷泪自出,无风即止,或不论有风无风,冷泪时下,迎风更甚,泪液清稀有凉感;热泪之泪液粘浊无凉感,或稍有温热之感,并可伴脸弦粘湿,咽干口燥,颧红盗汗,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虚热症状。注意热泪并非可至热泪如汤的程度,若如此则每有红肿,焮痛、羞明等候,从眼部表现不难诊断为相应的外障疾患,不可诊为热泪证,临证不难鉴别。

(二)论治要点

流泪证的辨证论治时,首先要分清冷泪热泪。冷泪多虚寒,治宜温补;热泪多邪热或虚火,治宜清热散风或滋阴降火。内外合治则收效更佳。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肝血不足,外感风邪:

证候:患眼不红不痛,迎风冷泪,可兼见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脉细。

治法:补养肝血,兼祛风邪。

方例:止泪补肝散〔37〕

(2)气血不足,收摄失司:

证候:患眼不红不痛,泪下频频,泪水清冷稀薄,常见面色苍白,神疲体倦,健忘怔忡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收摄止泪。

方例:八珍汤〔13〕、河间当归汤〔141〕

(3)肝肾两虚,约束无权:

证候:眼泪常流,拭之又生,清冷而稀薄,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

治法:养肝益肾,固摄敛泪。

方例:左归饮〔53〕或菊睛丸〔218〕

(4)肝经郁热,外招风邪:

证候:迎风泪下,泪液粘浊有热感,兼见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平肝,佐以祛风。

方例:羚羊角散〔206〕

(5)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证候:频频泪下,泪液有血感,兼见视瞻皆渺,头晕耳鸣,颧红盗汗、舌红苔少,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例:知柏地黄丸〔148〕

1.外治:如排泪窍道高度狭窄或阻塞者,可施行泪道探插术。仍不通者,可根据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2.针灸疗法:不论冷泪、热泪,都可结合针灸疗法,收效更快。实证宜泻,虚证易补。泪窍未受阻而流泪者,用针刺治疗效果更佳。可取合谷、睛明、攒竹、承泣等穴。虚证并可兼灸肝俞。

(四)临证权变

流泪证的发生常兼正虚而泪液不摄,故在上述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均可配伍山茱萸、五味子、白芍药等酸敛之品。初起特别是冬日泪多,兼有畏寒、肢冷、苔白腻者,可酌加桂枝、细辛以温经祛寒。肝肾不足若兼肾阳不足之症状,可加巴戟天、肉苁蓉、桑螵蛸等,以加强补阳作用。若因无时泪流等,拭之频繁,致睑肤湿烂者,可在上述方药中酌加苍术、苡米以健脾祛湿。

〔调护〕

1.对患有流泪证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揉擦,以免引起睫毛拳倒或睑肤湿烂。

2.饮食忌辛辣肥腻。

3.勿劳心竭视及悲泣太过,以免再伤阴精加重病情。

〔应用例案〕

郑XX,男,64岁。1971年11月8日初诊:双目流泪不止3月余,近来因天气转冷,流泪更重,且兼食少便溏,四肢乏力等症。检査,二目下胞微浮,皮宽,眩不附睛,泪窍外翻,明而可见。此为脾虚气弱不能统摄所致的皮宽弦弛,泪窍外翻,不能吮收泪液而成的流泪证。治以加味补中益气汤(炙黄芪、当归、炒白术、力参、陈皮、炙甘草、白芍、升麻、柴胡、生姜、大枣),服3剂。11月11日复诊:便溏已止,饮食稍增,胞浮稍轻,但仍流泪,又服上药33剂。12月18日三诊:流泪已愈,不必再服药,嘱其多食米饭,忌食生冷。(录自《张皆春眼科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