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银内障
五风变内障 冰翳内障
本病是指黑睛混浊,渐成翳障,遮蔽神光,其初视力渐降,终至不辨人物的一种慢性眼病。因其瞳神内色白如银,故称如银内障。
早在《龙树菩萨眼论》就有关于本病的记载,彼则简称“内障”,如云“眼不痛不痒,端然渐渐不明,遂即失明,眼形不移,唯瞳仁里有隐隐青白色,虽不辨人物,犹见三光者,名曰内障。”《外台秘要》则移本病为“脑流青盲眼”,《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将本病分为十余种,对其形态的观察十分细致。《证治准绳》始有如银内障之名,其曰:“如银内障证,瞳神中白色如银也。轻则一点白亮,如星似片,重则瞳神皆雪白而圆亮。圆亮者,一名圆翳内障。有仰月、偃月变重为圆者;有一点从中起,视渐昏,而渐渐变大不见者。……年未过六十及过六十而血气未衰者,拨治之皆有复明之理。”可见,如银内障颇类现代所谓老年性白内障,其发病过程颇不一致,可分別先从睛珠的中部、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周边部出现白色混浊,然后渐致整个瞳神白而圆亮。白而圆亮者称为圆翳内障,其余则可依其神色形态之不同,分别称作偃月翳、仰月翳、枣花翳、滑翳、涩翳、横翳、散翳、浮翳、沉翳、白翳黄心等(见表6)。名称虽多,其实均为如银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形态,今故合并讨论。
如银内障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或见薄烟轻雾,此则当与云雾移睛证相鉴别(见“云雾移睛”)。
表6 如银內障分类鉴别表(供参考)
圆翳内障 | 瞳神内有翳白而白亮,宛如油滴浮于水面,阳看则小,阴看则大 |
---|---|
偃月翳内障 | 瞳神内上部有白气一片,隐似新月覆垂向下,上厚下薄 |
仰月翳内障 | 瞳神内下部有白气一片,隐似新月,渐渐向上,下厚上薄 |
枣花翳内障 | 瞳神内有一周白翳,如枣花锯齿 |
白翳黄心内障 | 瞳神内有翳,外周白色,中心微黄 |
横翳内障(剑脊翳) | 有翳横于瞳内,形如剑脊,中高边薄,色白如银 |
散翳内障 | 瞳神内有翳,散如鳞点,乍青乍白 |
浮翳内障 | 瞳神内有翳,白如银针色,十分表浅,暗看大,明看小 |
沉翳内障 | 白点隐隐,深藏瞳神之内,向日细看,方见其白 |
滑翳内障(包浆翳) | 瞳神内有翳如水银珠子状,微含黄色 |
涩翳内障 | 翳如凝脂,色微赤,或聚或散而无定形 |
黑水凝翳 | 瞳神微散,翳色微现青白 |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年高体弱,气血渐衰,精气日损,目失涵养;或因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或因房事不节,伐伤过度,肝肾两亏所致,或因阴精衰弱,七情内伤,阴虚不能配阳,虚火上乘所致;或因肝郁气滞,郁久化火,及劳心竭思,心火内盛,心肝火炎,蒸灼睛珠而生。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眼前有点状、片状或条状之固定黑影,随眼珠之转动而移动,似蚊蝇飞舞,或如蜘蛛倒挂,目力缓慢下降,如在烟雾中看物。发病过程中,常因睛珠混浊部位之不同,出现白天(或明处)视昏。夜晚(或暗处)视清;或白天(或明处)视清,夜间(或暗处)视昏,经历年久,渐至失明。双目可同时起病,亦可先后发生。此证除视物昏矇外,无任何头疼眼痛及痒涩,眼外轮廓亦与常人相似,唯见瞳神内隐隐淡白,或浮浅而如油滴浮于水面;或深沉而位于金井深处,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发现;或边缘形如枣花锯齿〔图39(1)〕;或如新月弯弯,位于瞳神之一侧;或中厚边薄横于瞳神中央。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当金井内翳障发展成一片青白色,目力已降至不辨人物时,对日、月、火"三光”都仍能感觉,瞳神依然圆整,阴阳开合,展缩如常。有时在发病过程中,由于睛珠混浊相间不匀,偶可出现视一为二。故《原机启微》谓:“其病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有黑花,……次则视歧,睹一成二,神水淡白色……。”
如银内障的气色形态虽然多样,但相互之间在发病机制上并无明显不同。所以辨析本病的病机时,主要应依据全身脉证予以辨证。在发病之早期,用内服药物治疗常可提高视力,亦可制止睛珠混浊的进一步发展。若睛珠色呈灰白,已明显障遮瞳神,则药物难以奏效,宜待翳定障老之后,施以手术。
(二)论治要点
如银内障积久年深,瞳神内一片混白时,服药针刺均难奏效。所以用药物内服治疗本病,务须早期进行。因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故以肝肾不足和脾虚气虚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滋补肝肾,建脾益气之法则是常用的治疗大法。至于肝肾阴亏又致肝阳上亢者,又当选用育阴潜阳之法。属于肝热上扰者较少见,临证遇之可用前述相应方药论治。
手术疗法是本病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对圆翳内障已成者,用之有满意的效果。
(三)常见征治
1.内治:
(1)肝肾两亏:
证候:眼前有点、片、条状隐影飘浮,视物昏花,或伴头晕,耳鸣耳聋,腰痠足软,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滋补肝肾。
方例:杞菊地黄丸〔126〕或明目地黄丸〔145〕。若兼面白肢冷,神疲体乏,溺清便溏,舌质淡脉沉弱等肾阳不足证候者,又当用金匮肾气丸〔149〕、右归丸〔55〕、三仁五子丸〔15〕温补肾阳。
(2)脾虚气弱:
证候: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
方例:补中益气丸〔103〕或益气聪明汤〔183〕。
(3)肝热上扰:
证候:头痛目涩,眵泪眊臊,口苦咽干,脉弦。
治法:清热平肝。
方例:石决明散〔48〕。
(4)阴虚阳亢:
证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眼干涩昏花,烦躁不眠,唇红颧赤,津少口干,口苦舌红,脉弦。
治法: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方例:七宝丸〔8〕。
2.针刺疗法:适用于早期患看,当与内服药配合使用。常用穴:风池、睛明、球后、攒竹、承泣、鱼腰、瞳子髎、丝竹空、临泣、肝俞、脾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3穴,8〜10次为一疗程。
3.手术疗法:睛珠全混,翳定障老,瞳神展缩如常,光定位及色觉良好者,可用金针拨障术治疗。判断如银内障是否成熟,可用电筒侧照法检查。在其膨胀期,可见黄仁之阴影呈新月形投射于晶珠表面〔图39(2)〕,成熟期则黄仁之阴影消失〔图33(3)〕,即为翳定障老,正宜手术拨治。过期日久则晶珠缩小,翳如冰棱下沉〔图39(4)〕,拨之不易(如银内障针拨术见后)。
(四)临证权变
前述如银内障的四个证候类型,不过举其大略,实际上本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需注意灵活变通。
如银内障证属阴血不足,且伴咳嗽痰喘等肺经证候者,可用加味二陈四物汤〔76〕养血化痰;证属肝肾精血两亏,且兼心肝火旺者,可用石斛夜光丸〔45〕滋补肝肾,清心平肝;若素体阴虚,兼挟湿热上扰,证见眼部干涩,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苔黄腻等,可用甘露饮〔46〕清热祛湿,兼以养阴。
另外,磁朱丸〔246〕功能补肾水,镇心火,是治疗如银内障的常用成药。本病若属肝肾阴亏,水火未济者,均可参用磁朱丸以治之。
本病属慢性眼疾,服药需积年累月,才能收效。故而前述各方,均可改汤为丸,以缓图之。
〔调护〕
1.虚证者,当勿过劳,节房事,以保精气。
2.属肝火或兼湿者,当忌辛辣,戒烟酒,节肥甘,以免加重病情。
3.术后调护参阅“如银内障针拨术”有关内容。
〔应用例案〕
例一:湖北常XX,男。夜间看书手捂左眼,昏如隔罗,甚以为扰。先到当地医院治疗,经医生检查,确诊为白内障,无法治疗,待成熟时,才能手术。常不欲坐以待瞽,到处治疗,终无效果。一九六三年来我院治疗。
诊断:视其目,右目略带白色,视力表上0.1之大字模糊可见;按其脉,寸尺虚大,惟关部略带沉涩。此乃心肾两亏,中焦郁结,不能升清气于脑,脑脂徐徐下垂,而内障即成。
处方:先将光明、临泣略刺;再服疏肝明目汤(当归、生地、川芎、白芍、茺蔚子、菟丝子、蒺藜、决明子、香附、夜明砂、川黄连、夏枯草、甘草),二十剂,视力稍有增加;此是一种慢性病,常服固睛丸(大黄芪、大熟地、大丽参、白术、远志、蒺藜、柏子仁、知母肉、覆盆子、菟丝子、枣仁、磁石、车前子、甘草)即可。后同乡者来诊,说起患者之目,视力仍然是0.3,至今无变。(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
例二:汤XX,男,40岁,初诊于1955年5月4日。脘腹胀痛,吐衄便血,下利,迄今三年,因而气血大伤,不能上荣于目,目之黄精混浊,内障形成。左目障已成熟,目视消失,但尚辨三光,还可用金针拨除而复明。右目视力0.5,内障亦起。二脉沉细而迟,舌质娇嫩,色淡白而润。症由脾胃受伤,阳气衰微。盖上下失血,阴阳二络皆伤,腑络取之于胃,脏络责之于脾,脾胃不振,升降运化失职,所以脘痛胀闷,久泄不愈,并以水谷入脾,化为气血,在身为津液,升于目即为神膏神水,神水滋养黄精,黄精得其所滋而睛明,失其所滋则昏而混浊,此内障所由生也。当温中健胃,升阳益气以归明于目。附子理中汤加茯苓、山药,七剂(以后又连服半月)。
四诊:目病未见好转,但脘痛减轻,心胸舒畅,大便仍溏泄,得食即泄,小便亦少,还予温中,佐以利水。苓理汤(党参、炒白术、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炙甘草、干姜)七剂(以后又服半月)。
七诊:脘痛已愈,大便亦成条,目视略好转。惟原有气喘,近日复发,发则牵引少腹,恶寒肢冷,此非独脾虚,肾气亦亏。盖肾为封藏之本,精气不能固藏于下,故而冲逆向上,治引火归元,纳气归肾。真武汤,另吞金匮肾气丸,七剂(以后又连服半月)。
十诊:诸恙悉除,精神充沛,视目之瞳神皎洁,黄精混浊减退,目视恢复正常,检查视力已达1.5。济生肾气汤加葫芦巴,二十剂。(姚和清《眼科证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