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翳
宿翳是指黑睛疾患或外伤后,遗留之瘢痕翳障。见于《目经大成》。历代眼科文献,根据其翳的形态、厚薄、范围、程度、色泽等情况命名,名目繁多。宿翳治疗较为困难,一般来说,翳薄而治疗得当,可望减轻或消退;若年久翳老,用药多难以奏效。
〔病因病机〕
系凝脂翳、花翳白陷、聚星障、混睛障等黑睛疾患或外伤痊愈后遗留的瘢痕翳障。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患者黑睛上有翳障,形状不一,厚薄不等,部位不定,色泽不同,但表面光滑,边缘清楚,眼无赤痛。位于黑睛周边而未遮瞳神者,视力影响较小;位于黑睛中央遮蔽瞳神者,可严重影响视力。古代因宿翳形色厚薄的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如聚星障形成的宿翳称“连珠外翳”;隐约可见,色光白而甚薄,如冰上之瑕者称“冰瑕翳”;色白如水晶,高厚满珠者称“水晶障”或“玉翳浮瞒”;蟹睛回收结疤于风轮,黄仁与疤痕相粘着,其色白中带黑,瞳神欹侧不圆者,称"斑脂翳”;按宿翳形态兮,尚有许多名称,这里不再赘述。
宿翳的辨证,首先应分辨新久。新患日浅者,耐心调治,可望收效,年深日久者,多属不治。
(二)论治要点
本证属新患日浅者,耐心调治,可望收效,治宜内外结合,用药总以补虚泻实,退翳明目为原则。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证候:黑睛疾患初愈或近愈,红退痛止,留有形状不一,厚薄不等之瘢痕翳障,视物昏矇,眼内干涩,可无全身症状。
治法:退翳明目。
方例:消翳汤〔176〕。
2.外治:以磨障消翳为主,用涩化丹〔177〕、八宝眼药〔12〕点眼。
3.针灸疗法:采用眼周围远端循经取穴方法。以睛明、承泣、健明为主穴,太阳、合谷、翳明为配穴,每次主、配穴各一,交替轮取。
(四)临证权变
若有阴津亏损者,可重用生地,酌加玄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余热未尽,仍有轻微红赤者,可加黄芩;若赤脉伸入翳中,气血瘀滞者,加红花、赤芍;气阴不足者,加用太子参;血虚者,合用四物汤〔64〕;肾阴不足者,合杞菊地黄丸〔126〕。总之,辨证需根据患者证情,灵活用药。
〔应用例案〕
黄XX,女,33岁,初诊于1961年8月12日。云因铁屑入目,继发感染绿脓杆菌,引起角膜溃疡,经治溃疡痊愈,结成斑疤,惟翳膜在于当瞳,视力仅为眼前手动,舌红苔白,脉细弦而数。症由外伤,肉膜不固,故而风邪乘隙而入。目下炎症虽退,但病根未除,治当追本溯源,除风益损主之。除风益损汤(生地、白芍、当归、川茸、防风、藁本、前胡)加黄芩、蝉衣,7剂(以后又续服一月)。五诊:黑睛属肝,肝藏血,为风木之脏,物击络损,阴血不足,肝木失荣,故而右目为邪中而起翳膜。前予除风益损之剂,白翳已淡,再宗原意,四物退翳汤(生地、赤芍、当归、川芎、蝉衣、木贼草、谷精草、密蒙花),7剂(以后又继服一月)。十诊:白翳继续变薄,视力已达0.3,总以病根较深,虽久治难以退尽,拨云退翳丸(木贼草、羌活、川连、青龙衣、花粉、花椒、川芎、炒荆芥、薄荷、地骨皮、炒枳实、蝉衣、密蒙花、当归、蔓荆子、白蒺藜、菊花、甘草)。(姚和清《眼科证治经验》)
〔文献摘录〕
《秘传眼科纂要》:“至若退翳之法,如风热正盛,则以祛风清热之药为主,略加退翳之药;若风热稍减,则以退翳之药为主,略加祛风药、清热药。若一味清热,以致热气全无,则翳不冰即凝则燥,虽有神药,不能去矣。夫翳自热生,疔由毒发,发必在乌轮,乌轮属肝,则凡清肝、平肝、行肝气之药,如柴胡、芍药、青皮之类,皆退翳药也。浅学者流不识此理,惟执定蒙花、木贼、谷精、虫蜕青葙、决明为退翳之药,又不辨寒热,信于摭拈,糊涂乱用,非徒取识者笑诸,而且害人。”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赤膜下垂与血翳包睛的辨证论治。
2.简述聚星障的临床表现。
3.试述聚星障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
4.银星独见与聚星障、凝脂翳初起有何不同?
5.试述花翳白陷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和局部治疗。
6.简述凝脂翳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7.对凝脂翳应如何辨证论治和局部治疗?
8.黄液上冲之病因病机和诊断依据是什么?怎样治疗?
9.试述蟹睛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10.试述轮际起泡和风轮赤豆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
11.试述宿翳的病因及治疗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