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疳

本病是指白睛表层发生的细小颗粒,因其形如玉粒而色白,故名金疳。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七窍门》。因颗粒可发生溃陷,似白睛生疮疡,故又称金疡(《目经大成》)。

火疳亦是白睛发生颗粒的病证,但和本病的部位、形状、颜色均异,容易鉴别(见火疳)。

〔病因病机〕

1.肺经燥热,宣降失职,致使白睛气血郁滞而成。

2.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白睛血络受阻,郁滞不行而成疳。

3.禀赋不足,脾胃失调,肺失所养,气化不利,气血郁滞。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金疳初起,患者自觉眼部隐涩不适,微痛畏光,眵泪不多。白睛表层出现灰白色颗粒如粟,形似水泡,周围绕以赤脉(图25)。颗粒常为一个,重者可多至两个以上。部位不定,大小不一,压之不痛。颗粒可积久而变大,色白或淡黄,甚者溃破。数日之后,渐消而愈,不留痕迹,预后良好,但常易复发。

金疳 - 图1

本病多属肺经燥热上攻白睛而成,其典型特征是颗粒高隆,周围血脉紫赤怒张,且兼鼻干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等肺与大肠实热壅盛之证。

若颗粒隆起不甚,周围血脉淡赤,自觉隐涩微痛,眵泪不洁,且病久难愈,或反复发作,则属虚证。若兼见五心潮热、干咳、便秘等全身症状,属于肺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若兼见身疲乏力,便溏或便秘,食欲不振,腹胀不舒等,则又属脾肺两虚,气化不利而成。

(二)论治要点

本病位于气轮,病机每关乎肺,故治疗总以治肺为本。发病过程中虽有外邪夹杂,仍属于标。如病初期,肺中燥热居多,治宜泻肺利气散结,使气畅血行,瘀滞消而颗粒自除。若病势反复或缠绵不愈,则应润肺益气,复其宣发肃降之功。

(三)常见证治

1.内治:

(1)肺经燥热:

证候:患眼涩痛畏光,泪热眵结,白睛表层有颗粒隆起,周围丝脉红赤怒张。全身伴见鼻干、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治法:泻肺散结。

方例:泻肺汤〔138〕

(2)肺阴不足:

证候:患眼隐涩微痛,眵泪不结,颗粒隆起不甚,周围血脉淡红,病势日久难愈,或反复发作,全身可见干咳、五心烦热、便秘等。

治法:滋阴润肺,兼以散结。

方例:养阴清肺汤〔154〕

(3)脾肺两虚:

证候:白睛赤涩轻微,颗粒反复难愈,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便溏或便秘等。

治法:脾肺双补。

方例:六君子汤〔32〕

2.外治:

(1)犀黄散〔241〕或石燕丹〔51〕点眼。

(2)黄连西瓜霜眼药水〔211〕或10%〜50%千里光眼药水〔23〕点眼。

(四)临证权变

金疳治疗总以治肺为主,但临证时尚须依主证和兼证的变化而灵活地予以处理。治疗除上述治法方药外,还应灵活变通,如初起兼有表证者,当于泻肺汤中酌加防风、连翘、赤芍以助散风清热、凉血退赤之功;对兼见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不泻里热;若红赤甚者可加银花、连翘、黄芩、桑白皮以清热退赤;若因阴虚而目中津亏者,在养阴清肺汤中、选加石斛、花粉、玉竹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后期属脾肺双虚者,病势常反复难愈,可在六君子汤中加防风,桑白皮、赤芍以消积滞,缓目赤、止目痛,促使病愈。

〔调护〕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之品,以免辛热伤肺,加重肺经燥热。

2.注意锻炼身体,加强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外邪。

〔应用例案〕

李XX,男,7岁,学生,1974年9月12日就诊。左眼红赤涩痛,羞明流泪,生眵7天,伴口渴心烦,小便赤涩。左眼外眦部白睛表层有一灰白色隆起,呈颗粒小泡,周围有红赤血脉环绕。舌尖红,脉数而有力。

辨证:心肺热盛,热邪郁结。

治法:清肺降火,退赤散结。

方药:桑皮12克,黄芩15克,知母12克,木通12克,生地15克,当归尾12克,赤芍12克,夏枯草12克,甘草3克。

服药3剂,诸证悉除,7年来未再复发。(《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