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十二“正经”。十二经脉的主要作用,是联络脏腑、肢体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都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根据阴阳学说而赋予不同名称。如将其中隶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属于六脏(包括心包),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并根据阴阳衍化的道理分为三阴三阳,这样就订出了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等十二经脉名称。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其中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下肢内侧是足三阴经;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其中上肢的外侧是手三阳经,下肢的外侧是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三阴经在上肢排列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八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与少阴之间,便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脏腑,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等。在四肢又通过络脉的衔接,加强表里经之间的联系。这样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就形成了六组表里络属关系。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交接:

(1)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足跗上斜趋足大趾丛毛处与足厥阴肝经交接。

(2)阳经与阳经(指同名经)在头面部相接。如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通过鼻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阻膀胱经均通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均通于目外眦。

(3)阴经与阴经(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交接。如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由于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一流注,所以就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内到脏腑器官,外达肌表,营养全身。其流注次序如表2:

表2. 十二经脉流注概况表

一、十二经脉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