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经小结

1.本经受心包经之交,经脉走行方向是从手走头,与心包经相表里,全经计有23个经穴,体表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络在外关,郄会会宗。本经取穴要点是,应掌握第四、五掌指关节,指总伸肌腱、尺骨、桡骨、尺骨鹰嘴、肩峰、下颌角,以及胸锁乳突肌、耳廓等体表标志。如液门在第四、五掌指关节前,后为中渚,阳池在腕背指总伸肌腱的尺侧,外关、支沟:三阳络、四渎在尺桡两骨之间;天井于尺骨鹰嘴上1寸陷中取之,肩髎在肩峰后下际,天井与肩髎连线之间取清冷渊、消泺、臑会三穴。胸锁乳突肌后缘取天牖,恰平下颌角。耳后经穴先于耳翼下定翳风,再于耳翼上取角孙,然后沿耳翼后的弧形线下1/3处定瘈脉,上1/3处定颅息。

2.本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应注意属三焦,络心包,与耳、目、无名指、上肢外面中行,以及肩、颈、缺盆、膻中、颈、偏头、颊、䪼(zhuō,出页)直接联系。它的功能是上、中、下三焦各生理功能的总和,因三焦即人体三元之气,运行脏腑空处,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膀胱及大小肠居之,其气总行脏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各处,故三焦通则各体调和。本经少血多气,亥时气血最旺。本经手肘腧穴,主头耳目喉以及发热病,如关冲治热病头痛,喉痹;液门(荥)治头痛,目赤,疟疾;中渚(输)治头痛,耳聋;阳池(原)治腕肘肩臂痛,以及疟疾,黄疸;外关(络)疗外感热病;支沟(经)通便泻热。肘肩部穴多用于局部病变,颈、侧头穴多主头、耳及面部疾患,耳、眼部穴主治耳、目、口、齿之疾。

3.治热病,刺关冲宜出血,天牖、翳风针刺不宜过强,耳门要张口取穴,避开耳前动脉。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

2.绘出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路线。

3.怎样定液门与中渚的位置?

4.上肢阳池至四渎计有几穴?各距多少寸?

5.怎样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四穴?

6.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各有哪些功能?主要用治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