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髎
〔定位〕在第四骶后孔中取穴(图68)。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
〔功能〕健腰膝,调下焦。
〔主治〕腰骶痛,小腹痛,肠鸣,二便不利。
〔刺灸〕直刺0.8〜1寸。可灸。
〔讲述〕出《素问•骨空论》。穴在第四骶后孔,为骶区最下方,因名。该穴为足太阳、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中,除用于腰骶痛外,主要用治肠鸣澼泄,以及经带、肛门疾患。临床常配天枢、大肠俞洽肠鸣澼泄;配丰隆、支沟治便秘;配长强、承山治便血及肛门病;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白带过多。
上、次、中、下髎,统称八髎、针刺八髎穴,宜垂直进针,一般皆可刺入骶后孔中,如不熊刺中,可将针略退出些,再同四周探寻;刺入后局部痠胀,并向周围感传,深度一般1〜2寸不等,针感可向前阴,适用治疗泌尿、生殖疾患;针感到肛门,适用治肛门疾患。但不宜过深刺、穿过骶后孔、以免伤及膀胱和肠部。
八髎均主治局部及盆腔内脏器疾患,《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晓卵,刺八髎与痛上。《千金》:大小便不解灸八髎,上次主妇女带下,腰腿疼痛,中、下主大小便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