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推迟壹周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或称“经期退后”,也称“经迟”。若偶见一次延期,下次仍如期来潮者;或青春期初潮后数月内或于更年期月经时有延后或新婚异地,而致月经后延,不伴有其他证候者,一般不属病证。对于育龄期妇女周期延后,当注意是否妊娠,若以往周期正常,月经延后而有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者,应注意排除妊娠出血病证。

〔病因病机〕

月经后期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以致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若气血调和充足,月经则不会后期而至。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的机理有虚有实。实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痰湿内阻,下注冲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或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无论虚实,常可发展成为闭经。

(一)血寒

正值经行产后,外感寒邪或冷水沐浴,或冒雨涉水,或过食寒凉,寒搏于血,血为寒凝,运行涩滞,冲任欠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致使经期延后。

(二)虚寒

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阴寒内盛,脏腑失于温养,影响血的生化运行,使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经行后期。

(三)血虚

久病体虚,营血不足;或产乳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屡伤于血,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生化之源不足,致使冲任血虚,经水因而后期。

(四)气滞

素多忧思、恚怒,肝气抑郁,气不宣达,血为气滞,运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如期满溢,因而经期延后。

(五)痰湿

素体肥胖,痰湿内阻,中州失运,痰湿下注冲任,壅滞胞络,而见后期者。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本病的临床特征,以周期延后超过七天,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作为辨证依据。具体辨证,应以经色、经量、经质及全身证候,辨其虚实。一般以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为血寒;量少,色淡黯,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为虚寒;量少,色淡,质稀薄属血虚;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属气滞;后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而粘,脘闷纳呆,腹满便溏者为痰湿。育龄期妇女周期延后,应注意是否妊娠。若以往周期正常,月经延后半月以上而有阴道出血,或伴小腹疼痛者,应注意排除妊娠出血病证。

(二)论治要点

本病的治疗原则在于温经养血,活血行滞。属虚属寒,宜温经养血,药用人参、当归、川芎、白芍、桂心、甘草、莪术、丹皮、牛膝、艾叶、香附、吴萸等,如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血虚甚者可用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萸肉、枸杞、炙草;属瘀属滞,宜活血行滞,偏气滞用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炙草;若兼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等;腹疼量多挟块,可加生蒲黄、五灵脂、炮姜、艾炭。若痰湿阻滞,则宜健脾化湿,涤痰通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炙草、苍术、制南星,亦可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虚实相兼者,则分别其主次而兼治之,并根据在肝、在脾、在肾选用适当方药。

(三)常见证治

1.血寒:

证候:月经延期,量少色黯,质稠挟有血块,小腹冷痛、绞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例: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2.虚寒:

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腰酸肢软,头晕气短,面色㿠白,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沉弱无力,或兼迟象。

治法:扶阳祛寒调经。

方例:艾附暖宫丸。(《沈氏尊生书》)

3.血虚:

证候:经期后延,量少色淡,小腹空痛,身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不润,爪色不荣,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法:补血调经。

方例: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4.气滞:

证候:经期延后,量少不畅,色黯红有块,块下痛减,精神抑郁,胸痞不舒,噫气稍减,或小腹胀痛或腹痛拒按,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面色青黯,舌苔正常;若兼血瘀者,舌紫黯或有瘀点,脉眩,或弦涩。

治法:理气调经。

方例:乌药汤。(《兰室秘藏》)

5.痰湿:

证候:经期延后,量或多或少,色淡而粘,平素带下量多,体胖,面色㿠白,胸闷纳呆,脘胀,腹满便溏,精神倦怠,懒于行动,或心悸气短,苔白腻,脉缓或滑。

治法:健脾化湿,涤痰通经。

方例:二陈汤(《和剂局方》)加川芎、当归。

(四)临证权变

月经后期除了以上常见的病证以外尙有相兼的证候。

如经水后期,兼见色紫量多,杂有血块,而脉象迟缓,两尺虚弱无力者,应大补肝、脾、肾三经,可用温经摄血汤。兼有少腹掣痛加巴戟天9克,香附9克。若元气不足,尙可加人参6克。

经水后期,色黑量少,血下有块,自觉烧热与腹痛者,此属阴虚血热之经水后期证,可用调经汤治疗。

若血虚挟热,冲任失调而致经水后期者,可用芩连四物汤加减,以达理气、疏郁、清热养血之功。

血虚后期患者兼见脾虚不运,食少便溏者,用大补元煎去当归加白术、扁豆、砂仁以增强健脾和胃之力;若兼见心悸少寐者,用大补元煎加远志、五味子以交通心肾、宁神定志。如兼见血虚阴亏,兼有潮热,盗汗,心烦者,药用大补元煎加女贞子、旱连草、何首乌、地骨皮,以养阴清热。

气滞后期患者见月经量少,有块者,可于乌药汤加川芎以活血调经;若兼见胁痛者,原方加柴胡、郁金以疏肝解郁;如小腹痛可于乌药汤加元胡以行气活血止痛;如气郁化火,兼量多,色红,心烦,舌红苔薄,脉弦数者,加丹皮、枝子凉血清热。

〔调护〕

(1)注意饮食起居的寒温调节。平时注意保暖,经时勿受寒饮冷,忌食生冷瓜果,或冒雨涉水、游泳,或过服寒凉之剂,以防血为寒凝。

(2)行经时小腹疼痛者,可用热水袋温熨,但经量过多者勿用。还可用艾灸天枢、气海、关元穴。

(3)在经前或经期要避免情志刺激,避免惊恐、忧思和郁怒,要使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4)注意观察经量、色泽、行经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5)对于虚证患者,平时应增加营养,如猪肝、红枣、桂圆等。气郁者可用佛手、橘皮泡茶饮,或口含金橘饼,以舒气解郁。

〔应用例案〕

例一:吴XX,23岁,已婚,工人。结婚二年来未育,身体素虚,经事常二月一转,头眩腰酸,肢软神弱,兼有白带,于1961年7月前来门诊,共诊疗三次,现将当时脉案录后。

初诊:经水惯后,本次二月一转,瘀下颇多,腰酸殊甚,精神疲乏,脉象沉细。舌淡苔薄白,证属肾气不足,血虚气滞,治拟固肾理气,调经养血。

当归6克 制香附9克 大熟地9克 白芍6克 白术6克 陈皮6克 枳壳4.5克 狗脊9克 巴戟天9克 续断9克

二诊:经水已净,白带连绵,四肢酸痛,心宕气促,腰酸膝软,脉象沉细。舌淡少苔。此乃肾气虚弱,奇经不固,治拟固肾养血,健脾束带。

淮山药9克 菟丝子9克 金樱子9克 杜仲9克 黄芪9克 白术6克 桑寄生9克 巴戟天9克 陈皮6克 樗白皮12克 海螵蛸9克

三诊:服药后白带已少,精力稍充,腰酸亦瘥,胃纳不佳,脉象虚细,舌质淡苔薄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纳谷不香,当以健脾为先。

潞党参9克 淮山药9克 焦白术6克 陈皮6克 茯苓9克 巴戟天9克 淡苁蓉9克 当归6克 金樱子9克 复盆子9克 樗白皮9克

次年来复诊报告:“去岁调理后,一年来月经已准,白带亦少。(《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按:经水后期一般都归之于血虚、血寒。血虚则血海不充,经水亦随之迟延,血寒则气血阻滞,经水也随之落后,但笔者于临证间,每多见肾气虚弱而引起者。《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说明经水本于肾,肾气盛,冲任流通,经水方能按时而来。肾气虚弱,癸水不足,冲任失养,便难于按期催动月汛,而本证患者,每兼有腰酸膝软症状,也证明与肾气有密切关系。

朱老治经水后期,不论血虚或血寒,凡有肾亏情况者,补肾药在必用之例,上例即以肾虚为主,血虚气滞为次,所以1〜3诊间,巴戟、狗脊、杜仲、川断、苁蓉等药,其数量占方中首位,其次是调经养血,归、地、芍等居次位,脾胃为气血之源,荣溉脏腑;术、陈、苓非仅用之前,而且用以善其后,气滞则加香附、枳壳,带脉不固则加海螵蛸以涩敛固托。

经常落后属于瘀者,临证间不多见,倘若一见经期延后,便仗攻瘀药以催经,如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品,往往无效,反会引起胸闷纳呆,头眩不舒等反应,既使能催来一次,过后又复延期,反而对病者健康有碍。除非有瘀结确证者,活血祛瘀药并不常用,而以补肾气及健脾益血以充经水来源为主,有气滞者酌加1~2味行气药,小腹虚寒者,再加陈皮、肉桂温宫,奏效反速,而且效力巩固无流弊。

例二、徐XX,女,39岁,1959年2月27日初诊。每次月经错后,经期长,量多,小腹凉痛,有黑色血块,脉迟滑,舌正苔薄白。属气血不调,兼有瘀结,治宜调和气血,兼活血消瘀。处方:

当归6克 川芎4.5克 官桂6克 吴茱萸9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制香附6克 大茴香3克 川楝子(炒黑)6克 元胡3克 葱白(后下)二寸五剂 一剂两煎,先取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另外,香附丸180克,每晚服6克,白开水送下。

5月9日复诊:药后经行仍有黑色血块,月经周期已准。脉缓和,舌正无苔。处方:定坤丹180克,每晚服9克,白开水送下。化癥回生丹六十丸,每服1〜2丸,白开水送下。首次方每月经期均照服五剂,煎服法同前。

12月4日三诊:几个月来月经血块逐渐减少,量已不多,此次月经来潮,五天干净,小腹部略有微痛,余无其他不适感。乃属气血已调,瘀结已去,继服前方,以资巩固。(《蒲辅周医疗经验》)

按:治疗妇科病亦根据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瘀则消之的原则。本例月经不调,为血寒气滞所致,用温经活血,理气消瘀法,治疗而愈。

〔简便验方〕

1.益母草9克,红糖15克,当归15克,生姜6克为引,水煎,一日二次,连服三天。

2.黑鱼头(晒干后煅灰存性)。

用法:陈酒送服。

3.当归9克,生姜二片,延胡索4.5克。

用法:水煎法,连服三剂。

4.丹参500克。

用法:晒干研末,每服9克,陈酒送下,连服二月。

5.全当归30克。

用法:将当归煎浓汁,每日一次空腹服,本方宜连续服用。

备注:又方用当归60克浸入好黄酒1000克内数日,隔水炖透,每晚临睡时服一杯。

6.制香附30克,醋炒丹参60克,益母草9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温酒送下。

7.牡丹花根(用开红花的)9克

用法:上药另加捞糟(即酒酿)90克至120克同煎两次,每当来月经时服。

备注:本方用于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多年不孕者。(以上均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文献摘录〕

《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热者,经期常早,此营血流利及未甚亏者多有之,其有阴火内灼,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治宜清火滋阴,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一阴煎、滋阴八味丸之类主之。

“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然血何以寒?亦惟阳气不足,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谓寒也。至若阴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内而伤。或致血逆,或为疼痛,是又寒滞之证,非血寒经迟之谓也,当详辨之。

“凡阳气不足,血寒经迟者,色多不鲜,或色见沉黑,或涩滞而少;其脉或微或细,或沉迟弦涩;其脏气形气必恶寒喜暖。凡此者皆无火之证,治宜温养气血,以大营煎、理阴煎之类加减主之。大约寒则多滞,宜加姜、桂、吴萸、毕拨之类,甚者须加附子。”

《丹溪心法》:“妇人经水过期,血水也,四物加参术,带痰加南星、半夏、陈皮之类。……过期紫黑有块,亦血热也,必作痛,四物加香附、黄连。过期色淡者,痰多也,二陈加川芎、当归。过期而来,乃是血虚,宜补血,用四物加黄芪、陈皮、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