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悬

妊娠期中,胸胁胀满痞塞,甚或喘急、疼痛、烦躁不安者,称为“子悬”。《医学入门》曰:“胸膈胀满疼痛,谓之子悬。”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阴虚、肝旺,患者素体阴虚,孕后赖肾水养胎,则肾阴更虚。阴虚水不济火,而心火偏亢;水不涵木则肝气盛,肝木乘脾,如此,阴亏于下,而阳气浮于上,致胎气不安,随气上逼,发为子悬。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子悬病位在胸脘,发作时犹如有物悬阻胸膈,影响呼吸,出现胸腹胀满,呼吸急迫等一系列气机痞塞,升降失常的临床表现,临床辨证中当分清寒热虚实之不同,随证施治。

气郁挟热者,证见胸闷腹胀,窒塞不舒,胁痛,呼吸不畅外,兼见内热口干,心烦少寐,或时有额赤,或有潮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数;气郁挟寒者,证见胸闷腹胀,等气郁证外,尙见身冷畏寒,面色苍白,肢体疲乏等证;若见胸闷欲便,面色青灰,手足厥冷,体冷畏寒,精疲力乏,舌淡少苔,脉沉微而滑,此为虚寒之证。

本病须与子烦相鉴别。子悬者,恰似有物悬掛;子烦者,惟心烦不安。

(二)论治要点

本病的治疗以疏肝柔肝为要,再佐以理气健脾,俾肝调脾,气机和顺,则诸症消失,胎气安和。

一般常用方紫苏饮加黄芩。药用紫苏梗、大腹皮、人参、川芎、陈皮、白芍、当归、甘草。本方更适用于气郁挟寒者,全方着重疏理气机,调和肝脾,兼以清降浮热,以达到理气安胎之目的。

(三)常见证治

证候:妊娠期胸腹胀满,痞闷不舒,呼吸迫促,窒塞不舒,甚则疼痛,坐卧不安,烦躁不宁,苔薄黄,脉弦细而滑。

治法:疏肝扶脾,理气行滞。

方例:紫苏饮(《本事方》)加黄芩。

(四)临证权变

治疗子悬,禁用苦寒重浊之味,应以疏肝和脾,畅达气机为要。如黄芩、白术,香附之类。如胸胁烦满可与紫苏饮中加竹茹以除烦。伤食者加焦粬以消导。临床气郁挟热证者可用枳壳汤、解郁汤等,药用枳壳、黄芩,白术、人参、白茯苓、当归、白芍、砂仁、山栀、薄荷等。虚寒证者,治宜当归汤为主,药用当归、阿胶炒、甘草、人参、连根葱白等。

若服上方,标病已解(胸腹胀满,呼吸迫促,胁脘满痛等症已除)。此时惟觉烦躁不安者,则须滋阴养血以培本,药用阿胶、生地、沙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等以滋养肝肾,柔肝安胎。俾阴充肝濡、木气得柔,则心中烦扰、急躁易怒诸症随之消失。

〔调护〕

本病调摄应饮食有节,食宜清淡,勿恣食生冷肥甘;保持心情愉快;在体力许可范围内进行适当活动。

〔应用例案〕

一妇人孕七月,忽然胎上冲心而痛,坐卧不安,医治不效,又作死胎治。而用蓖麻、麝香研贴脐中,命在垂亡。陈(陈良甫)诊之,两尺脉皆绝,余脉和平。曰:此子悬也。若是死胎,必面赤舌青。今面不赤,舌不青,其胎无伤,是胎上逼心,以紫苏饮治之。用紫苏、腹皮、川芎、白芍、陈皮、当归、人参、甘草、生姜、葱,十服而胎安矣。(《女科医案选粹•陈良甫案》)

按:此例乃肝气横逆,木邪乘土,脾胃之气失和,而致胎上逼心之候。所以,始按死胎立论,反致病情增剧,命在垂亡。继以疏肝益脾,调气行滞之法为治,由于药证合拍,故仅投十剂,则诸恙消失,胎气安和。

〔文献摘录〕

《医学心悟》:“子悬者,胎上迫也。胎气上逆,紧塞于胸次之间,名曰子悬。其症由于恚怒伤肝者居多。亦有不慎起居者,亦有脾气郁结者,宜用紫苏饮加减主之。”

《妇人良方》:“胎热气逆上凑,心胸胀满痞闷,名曰子悬。又说:腹内素有寒气,致令停饮与气相争。”

《竹林寺女科秘方》:“胎上顶心,不知人事,乃过食椒姜热物、猪肉、烧鸭,热毒蕴胎,譬如盛夏盖棉被,热气蒸腾,不得发越,以致双足乱动,胎母均不安定,先用和中调气饮,后用胜红丸。又云:胎前气急,不得安卧,此乃过食生冷,兼袭风寒,留于肺胃,凝而成痰,先用紫苏汤,次投安胎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