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痉证

产后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称为“产后痉证”,又称“产后发痉”。是古人称为新产三病之一,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已有论述。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系因产后亡血伤津,精血虚损,筋脉失之濡养;或因亡血复汗,虚其血虚,以致邪毒直窜气血筋脉,来势猛急,若不及时治疗,亦可危及生命。

(一)血虚产后痉证

素体阴血不足,复见产后失血伤津,营阴耗损,津液虚竭,筋脉失养,血虚风动,因而拘急发痉。

(二)外感风寒产后痉证

产后耗气伤血,脏腑皆虚,营卫不和,腠理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邪阻经络,筋脉失去濡润而拘急发痉。

(三)感染邪毒产后发痉

产时接生不慎,或局部创伤,感染邪毒,直窜筋脉所致。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产后发生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口噤,角弓反张,为本病之诊断依据。产后发痉辨证,首先应辨明有邪无邪。血虚无邪者,多见面色苍白、搐动力缓、舌淡、脉微细。有邪之证又分感受风寒与染受邪毒之不同。感受风寒者,多有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苔薄,脉浮弦;染受邪毒者,必有口噤项强,面呈苦笑,苔白,脉弦而动。

鉴别诊断:因本病有抽搐、昏厥等症状,故应与中风、子痫、癫痫、厥证相鉴别。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㖞斜,半身不遂为特点,无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子痫多发于产前、产时或产后24小时左右,亦无角弓反张,多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癫痫发时口吐涎沫,有号叫声,且反复发作。厥证可有多种原因引起,症见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无抽搐或角弓反张征象。

(二)论治要点

产后痉证,总以血虚为本,风邪相搏为标,所以治疗不外养血、祛风两途,而关键以养血为主。属阴血亏虚者,以养血熄风为主,如三甲复脉汤加天麻、钩藤、石菖蒲,药用白芍、阿胶、龟板、鳖甲、牡蛎、麦冬、生地、甘草;气虚者亦可加人参。若感染病毒,则宜解毒祛风镇痉,方用撮风散,药用蜈蚣、钩藤、朱砂、蝎尾、麝香、僵蚕研为细末,竹沥汁调下。若产后风寒发痉;治宜解表祛风养血止痉,方宜葛根汤、麻黄、桂枝、葛根、芍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加钩藤、当归、桑寄生。

(三)常见证治

1.血虚发痉:

证候:产后失血过多,骤然发痉,面色苍白,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舌质淡,脉虚细。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方例: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天麻、钩藤、石菖蒲。

2.产后风寒发痉:

证候:初起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腰痠骨楚,无汗,继之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苔薄白,脉浮弦。

治法:解表发汗祛风,养血生津止痉。

方例:葛根汤(《伤寒论》)加当归、桑寄生、钩藤。

3.产后邪毒发痉:

证候:新产后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搐动,面呈苦笑,继而项背强急,角弓反张,舌正常,苔薄白,脉浮而弦。

治法:解毒镇痉,理血祛风。

方例:撮风散(《证治准绳》)加桑寄生、白芍。

(四)临证权变

产后痉证若产后亡血兼汗多,阴阳俱伤,复受外感,风入经俞而发痉者,证见面色淡白,目瞪流涎,冷汗时出,神识昏迷,脉弦缓无力,当回阳固脱,急煎高丽参15克予服以大补元气,益气摄血固脱,使阳生阴长,再用栝蒌桂枝汤加黄芪、附片以扶元益气、祛风镇痉。等症情缓解后参入气血并补法;风寒发痉,若表证已减,内热渐盛,发痉昏闷,四肢抽搐,面色潮红,身热口渴,大便秘结,小溲短黄而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和解表里清热解郁,佐以益气解痉,方用增损柴胡汤。即小柴胡汤方中加知母、生石膏、黄芪;偏于痰热者,产后发痉,神昏谵语如狂、痰鸣气逆,胸闷脘痞,恶漏不断,或口噤不语,或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便燥、苔黄腻,脉弦实滑数,治宜六神汤加竹沥为主,药用橘红、石菖蒲、半夏曲、胆星、茯神、旋复花;若偏痰湿发痉,形体肥盛,四肢瘫痪,言语蹇涩,或口噤不语,痰涎壅盛,痰鸣气逆,胸脘痞闷,恶露不断、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天麻散为主。药用天麻、白附子炮、天南星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姜制,干蝎炒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克)生姜薄荷酒调下,灌服,不拘时。治产后中风口噤;若感染邪毒而发痉证乃为危重之证,后期可配合针灸控制抽搐发生,可配合现代医学方法抢救。

〔调护〕

(1)病室宜安静,暗淡,避免声、光、热的刺激。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但动作语言要轻,以免外来刺激引起抽搐发作。

(2)抽搐发作时,护理人员应守护床边,立即使病人平卧,头侧向一边,敞开衣领,防止窒息,取下假牙,并在上下臼齿之间,填以纱布包裹的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头。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缓缓撑开或以乌梅擦牙使其张口。床边设护栏,以防坠跌受伤。切勿用强力按压病人引起骨折。

(3)若气血虚弱而致痉证者,平时应加强精神、饮食护理,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减少发作。有热时饮食宜易消化可配合橘汁、梨汁等。

(4)产后出血过多而发痉证者,切勿搬动病人,取头低足高位,急服独参汤益气摄血,配合输液、止血、输血等综合措施。四肢不温者,注意保暖。

(5)保持口腔、皮肤、外阴部清洁。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痰涎,必要时予以吸氧。

〔应用例案〕

赵xx,新产五日,陡然痉厥不语,神识时明时昧,脉郁滑,舌薄腻,良由气血亏耗,腠理不固,外风引动内风,入于经络,风性上升,宿瘀随之,蒙蔽清窍,神明不能自主,所以痉厥迭发,神糊不语,症势重险,勉以清魂散加减,和营祛风,清神化痰。

吉林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琥珀屑2克(冲) 嫩钩钩10克(后入) 紫丹参6克 硃茯神10克 石菖蒲2克 泽兰叶4.5克 炒黑荆芥炭2克 炙远志3克 童便一酒盅冲服。(《丁甘仁医案•产后门》)

:本例痉证良由气血亏耗而致,腠理不固,外风引动内风,入于经络,风性上升,宿瘀随之,蒙蔽清窍,故神识时明时昧,痉厥不语。方中吉林参大补元气;炙甘草健脾补中;琥珀屑、硃茯神安神镇痉;石菖蒲、远志芳香开窍化痰;钩藤平肝熄风;荆芥为血中风药擅祛风和营,而炭能止血;丹参、泽兰补血活血,寓补中不留滞;加童便一酒盅增加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之功,配合诸药使宿瘀得去,痰化神清,痉厥自然而廖。此证属血虚,外风引动内风,又夹有宿瘀,故丁氏用益气养血,和营祛风,化痰开窍安神之法而奏效。

〔简便验方〕

蝉衣20克,蜈蚣12克,全虫12克,僵蚕12克,辰砂6克,胆星6克,竹黄6克,0.1克巴比妥10片合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2〜3次。此方适用于感染邪毒痉证。(《千家妙方》广西甘均权)

〔文献摘录〕

《金匮要略》:“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

《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后发痉,乃阴血大亏证也,其证则腰背反张,戴眼直视,或四肢强劲,身体抽搐……凡遇此证,速当察其阴阳,大补气血。用大补元煎及十全大补汤之类,若认为风痰而用发散消导剂,则死无疑矣。”

《女科经纶•产后证》引缪仲淳说:“去血过多,阴气暴虚,阴虚生热,热极生风,故外现风证,其实阴血不足,无以养筋所致,是厥阴肝经大虚之候,宜益阴补血清热则愈。”

《妇人大全良方》:“窃谓瘈者,筋脉拘急也;疭者,筋脉张纵也。经云,肝主筋而藏血。盖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前症因产后失血多,阳火炽盛,筋无所养而然耳……治法当用八珍散,加丹皮、钩藤,以生阴血,则阳火自退,诸症自愈。如不应,当用四君芎归丹皮,钩藤,以补脾土。盖血生于至阴,至阴者,脾土也……此等证候若肢体恶寒,脉微细者,此为真状;若脉浮大,发热烦渴,此为假象。惟当固本为善。若无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流者,皆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