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带

妇女在非月经期中,阴道流出一种似血非血的赤色粘液,且绵绵不断者,称“赤带”。如《女科指南》云:“带下形如红液者,名曰“赤带”。赤带的发生,初起,带下量多色赤,粘腻腥秽者多因脾虚湿盛,湿郁化热,伤及血分;或肝经郁热,灼伤血络而成。赤带病程较长且伴有阴虚症状者,多为阴虚火旺,血络被伤所致。须辨证选用清热化湿,滋阴泻火或养血补虚等法。

〔病因病机〕

赤带多因忧思郁结,损伤肝脾,肝郁脾虚,肝失所藏,脾失所统,湿热之邪随热下陷,遂致赤色带下。《傅青主女科》谓:“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尅脾土,……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亦有因心肝火旺,中气渐虚,冲任不固而成赤带者。若因带下日久不止,伤及营血,冲任不固者,当属血虚。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湿热内蕴所致者,多见带下色赤,混杂粘液,湿热郁遏,其色紫而晦黯,或如败酱,其气秽臭;肝经郁热者,带下量少,其色紫黑,伴有心烦口苦,精神抑郁,胁胀腹痛,小便频急等;若带下色淡红,质稀如水,绵绵而下并伴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者则属血虚带下。

(二)论治要点

赤带的治疗,主要应抓住带下的特征,而后结合全身的脉症综合归纳,找出病因确定治疗大法,然后方可选方。如湿热带下则应清热除湿止带,方用侧柏樗皮丸,药用黄连、黄柏、樗皮、侧柏叶、白术、白芷、香附、白芍,或用三补丸,(《景岳全书》)药用黄连、黄芩、黄柏;肝经郁热者,则宜偏重于疏肝清热,配合化湿止带法,方用清肝止淋汤,药用当归、白芍、生地、丹皮、阿胶、大枣、黄柏、牛膝、黑小豆、香附等;若遇阴虚火旺,赤带绵绵者,则应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法,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总之,治疗赤带不外清热、凉血、除湿、养阴四法。

(三)常见证治

1.湿热内蕴:

证候:带下量多色赤,粘腻腥秽,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胸脘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濡数。此因肝郁脾虚湿盛,湿郁化热,伤及血分所致。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例:侧柏樗皮丸。(《医学入门》)

2.肝经郁热;

证候:带下量少、色黯红或紫黑,质粘稠腥秽,心烦口苦,两胁胀痛,少腹热痛,尿短赤,大便结,舌尖红,脉弦数。此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火内炽,伤及血络所致。

治法:疏肝清热,利湿止带。

方例: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3.阴虚血热:

证候:带下色红量少,质稀如水,绵绵而下。伴有头晕眼花,时有潮热,心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多因阴虚火旺,欲念不遂,阴液下流,血络被伤所致。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带。

方例: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合二至丸。(《医方集解》)

(四)临证权变

赤带病除以上三种类型较为多见外,尙可见带下色淡红,质清稀,无臭味,并伴有面色无华,气短神疲,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虚者,此多因带下日久,营血受损。治宜养血、固涩、止带法。方选膠艾汤(《金匮要略》)加赤石脂、煅龙骨。但此法温补固涩,凡有湿热湿毒者,不可轻投。

若赤带久久不止,中气不足不能摄血,脉象沉微,治宜补中益气汤,以补气固脱。

〔应用例案〕

XX,女,42岁,已婚,工人。

初诊:1963年9月。生育三胎,月经偏早。近一年来时有淡红色粘稠带下,并有头目眩晕,腰痠肢楚,胸胁闷胀,精神不舒,面色萎黄,眼泡稍有虚肿,纳谷不香,夜寐不安。问其带下色泽,答曰:略带淡红而未见脓液,虽稍有秽气,但并无腐败恶臭,且未有血崩现象。问其房后有否见红,亦摇头否认。切脉细弦,舌质淡而苔微黄。肝经郁热,任带二脉虚弱。治用疏肝清热、养血束带法。

香附炭9克 合欢皮9克 生地12克 川柏9克 白芷炭3克 焦白术6克 地榆炭12克 土茯苓9克 侧柏炭9克 海螵蛸9克 新会皮6克

调理十余日,带下已停,复用养血固肾药,治疗其头眩腰痠等症状,后即未见发作。(《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按:本病由肝郁而起,所下杂有赤色,混有血液,久而不愈,阴血耗伤,以致肝肾两虚,冲任受损。本方以香附疏肝解郁,兼有止血之功;合欢皮开郁健脾,和营安神;川柏、土茯苓清热利湿;白术、新会皮健脾利湿;海螵蛸固带脉止带下;复用白芷炭,能燥湿排脓,惜性味辛温,一般适用于寒湿白带,用于此例,因其用量小且炒炭,又加入清泄药中,不仅可以燥湿止血,排除秽带,而且为治带的引经药,能增强燥湿排脓之功。

本例赤带连绵将近一年,虽出血不多,但时间长久亦可造成体虚,所以用药治愈带下后,岀现血虚肾亏证象,如头晕目眩,腰痠肢软,又复用养血固肾药继续调养以复健康。

〔文献摘录〕

《傅青主女科》:“夫赤带亦湿热……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故也。火色赤,故带下亦见赤耳。”

《女科经纶》引廖仲淳语云:“赤带多因心肝二火时炽不已,久而阴血渐虚,中气渐损,遂下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