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阻
妊娠期间,出现以小腹疼痛为主证者,称为“胞阻”,亦称:“妊娠腹痛”。"胞阻”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假令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孕妇腹痛,名为胞阻”。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胞脉阻滞,不通则痛。不通之故,则有气血虚弱,或寒凝血瘀,或气郁不达所致。
(一)血虚气弱胞阻
平素多病体弱,气血不充,孕后,血聚以养胎,阴血益虚,血少则乏于畅行,气虚则运行无力,胞脉因虚而阻滞。
(二)气郁胞阻
素性忧郁,孕后血养胎儿,肝藏血,肝血不足,则肝气易郁,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以致腹痛。
(三)血寒胞阻
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于温煦,阴寒内结,阻碍气血运行,因而小腹绞痛或冷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胞阻以妊娠后发生小腹疼痛为主,痛时多伴腹软而木拒按。临床诊治本病须首辨虚实,其血虚、虚寒者,多属虚证,表现为隐隐作痛,绵绵不止;气滞者,多属实证,则表现为明显的腹胀痛,但不拒按。总之根据其疼痛性质,结合其兼证及舌脉等不同表现,即可作出正确的辨证。其他如异位妊娠,胎动不安、堕胎、小产等,也有腹痛,但阴道都有出血,其量多少不等,而且腹痛多拒按。
若妊娠期间,由于外科病,如肠痈、疝气等,以及内科病如泄泻、下痢、癥痼等病变引起的腹痛,均不属本节讨论范畴,可根据其临床特征及有关检查予以鉴别。
(二)论治要点
治疗以养血理气,止痛安胎为主。如血虚气弱者,宜补气养血安胎止痛,方用当归芍药散,药用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加首乌、桑寄生。或者用八珍汤,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地黄、芍药、川芎。若虚寒者,温经散寒,养血止痛,方用胶艾汤,药为阿胶、艾叶、当归、川芎、白芍、干地黄、甘草,加巴戟肉、杜仲、补骨脂,或艾附暖官丸。若气滞者,则宜理气行滞,方用逍遥散,药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煨姜、薄荷,加苏梗、香附理气安胎。
(三)常见证治
1.血虚:
证候:孕后小腹绵绵作痛,面色萎黄,或心悸少寐,肢体倦怠,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
治法:养血安胎止痛。
方例: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加首乌、桑寄生。
2.气郁:
证候:孕后数月,小腹胀痛,两胁尤甚,或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脉弦滑,苔薄黄。
治法:舒肝解郁止痛。
方例:逍遥散(《和剂局方》)加苏梗、香附。
3.虚寒:
证候:素体阳虚,孕后小腹冷痛如扇,绵绵不止,背微恶寒,面色㿠白,或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暖宫养血止痛。
方例:胶艾汤(《金匮要略》)加巴戟、杜仲、补骨脂。
(四)临证权变
在一般情况下,胞阻病变仅在胞脉、尙未损及胎元,但妊娠腹痛,极易伤胎,故治宜调气血,止腹痛,以安胎为主。若因胞脉阻滞,血脉不通,胞胎失养,而影响胎元。临床上续见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时,则应按有关病证处理。至于妊娠腹痛,兼见烦渴引饮,小溲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干黄,脉弦滑数,此为气郁化热,邪热内蕴、引起胞脉痹阻,当用解郁泄热法,方用逍遥散加梔子、黄芩等。
〔调护〕
妊娠期间发生小腹疼痛,需卧床休息,待疼痛缓解后始可下床活动;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寒凉、肥甘厚味等。若腹痛拒按,或阴道有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检查,按有关病证处理。
〔应用例案〕
某妇,怀孕后时常腹痛,痛连腰胁,痛时不能食,亦不能寐,此为胎气不调,气血不和,应慎防流产。治宜调气安胎。方用:
当归18克 白芍 白术各9克 茯苓15克 菖蒲2.4克 香附9克 木香4.5克(后下) 甜橙皮9克 素馨花6克苏梗4.5克 苧麻根9克 桑寄生15克
服后痛减,照方再服而安。(《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
按:本例胞阻显系肝郁气滞,气血失和所致。方用舒肝理气,兼以调中和营化裁,药证吻合,故能奏效。
〔简便验方〕
1.鲜苧麻根30克、陈艾叶4.5克水煎频服。
2.桑寄生30克、艾叶、阿膠(烊化冲)各4.5克。内服。(以上均见《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文献摘录〕
《圣济总录》:“妊娠脏腑虚弱,冒寒湿之气,邪气与正气相击,故令腹痛;病不已,则伤胞络,令胎不安,治法宜祛散寒湿,安和胎气,则痛自愈。”
《金匮心典》:“胞阻者,胞脉阻滞,血少而气不行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