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萎
妊娠四五月后,其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生长迟缓者,称为"胎萎”,亦称"妊娠胎萎燥”。本病首见《诸病源候论》。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夫妇双方禀赋不足,或孕妇气血素弱,胞脏虚冷,或有宿疾,或因将养失宜,以致脏腑虚损,气血衰弱,而胎不长。
(一)气血虚弱
因孕妇患有宿疾,气血暗损;或胎漏下血时间较长,血不养胎;或由脾胃虚衰,化源不足,胎失所养。
(二)脾肾阳虚
素体脾肾气虚或因孕后过食寒凉生冷之品,损及阳气,精血化源不足,胞脉失养,遂致胎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胎萎的主要特点是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动,胎心微弱。孕妇往往有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史,或宿有痼疾而复孕者。
木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临床观察,结合病史,方能确诊。逐须注意与死胎相鉴别,死胎无胎动,还可借助"B”型超声波以诊断。
(二)论治要点
本病治疗重在调养气血,培补脾肾,以滋化源。俟气血旺盛,则胎气渐充,自无不长。若气血虚弱者,宜补气益血养胎,方用八珍汤(方药见经行头痛);若脾肾阳虚者,宜健脾温肾,方用温土毓麟汤去神曲,药用巴戟,复盆子、白术、人参、山药等。
(三)常见证治
1.气血虚弱:
证候:妊娠四五月后,胎儿存活,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孕月,身体羸弱,身倦乏力,面色萎黄或㿠白,头晕目眩,胸闷气短,舌淡嫩少苔,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益血养胎。
方例:八珍汤。(《正体类要》)
2.脾肾阳虚:
证候:腹形小于正常孕月,腰部痠冷,纳少便溏,或形寒肢冷,或足跟痛,腰脊困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健脾温肾。
方例:温土毓麟汤(《傅青主女科》)去神曲。
(四)临证权变
胎气本乎血气而长,其胎不长,原因种种,临床应随机应变,当补则补,当固则固,当温则温,当清则清,不可拘泥。若平素肝气较盛,忧郁易怒,胖郁化火,血内蕴热而真阴耗损致胎不长者,可证见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夜寐梦多,口干而渴,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唇红干,舌红苔黄,脉细略滑数。治宜清热凉血安胎。方用固阴煎或用凉胎饮。若胎萎不长又兼有腰痠腹胀,阴道出血者,当卧床休息,按胎漏处理;当益气补肾安胎止。可选用杜仲、桑寄生、菟丝子、苧麻根、阿膠、藕节、棕炭、白芍,有热用生地、黄芩,无热用熟地、党参、黄芪(口干用太子参)等。
〔调护〕
(1)适当注意休息,不可参加重体力劳动。
(2)衣裤宜宽大,不宜过紧束缚胎儿,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3)注意饮食营养,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食猪,肝、瘦肉、菠菜、桂圆、红枣等,对于脾胃虚寒或者脾肾阳虚畏寒怕冷者,应忌生冷食物。
(4)若妊妇看宿疾者,当积极治疗,以免妨碍胎儿生长。
〔应用例案〕
一妊妇胎六月,体倦懒食,面黄晡热,而胎不长,因劳欲坠,此脾气不足也。用八珍汤,倍加参、术、茯苓,三十余剂,脾胃渐健,胎安而长矣。(《济阴纲目》)
按:本案显系孕后脾胃虚惫,化源不足,胎元失养,而证见胎萎欲坠,身倦食少,午后微热,面色萎黄少华,方选八珍汤重加参术,俟气复充胎气渐长,故诸症随之消失。
〔文献摘录〕
《医述•女科原旨》:"人受气于有生,十二经脉迭相滋养。胎处胞中,或有枯萎不长,由孕妇禀弱,阴阳血气偏胜,胞胎失于滋养,所以枯萎不长也。惟宜资母血气,则胎从而有养矣。若妊娠将理无方,脾胃失週,饮食减少,不能行营卫、化精微、养冲任,故令胎弱,子气不足。巢元方谓:母病疗母则胎安是也。能使脾胃调和,水谷运化,而生气血,何虑胎不长乎?”
《医学心悟》:"妊娠胎不长者,多因产母有宿疾,或不慎起居,不善调摄,以致脾胃亏损,气血衰弱,而胎不长也。法当祛其宿疾,补其脾胃,培其气血,更加调摄得宜,而胎自长矣。补脾胃,五味异功散主之;培气血,八珍汤主之;祛宿疾,随症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