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补益剂
〔自学时数〕6学时
〔面授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补益剂的含义、分类、适应证及使用注意事项。
2.掌握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补肺阿胶汤、沙参麦冬汤、生脉散、肾气丸、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的组成、功用、主治。
3.掌握补中益气汤与归脾汤、四物汤与归脾汤、补肺阿胶汤与生脉散、六味地黄丸与补肺阿胶汤、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异同。
凡能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方剂,统称补益剂,即“八法”中的补法。
补益的方法很多,在临证应用时主要针对气、血、阴、阳之虚而为补气、补血、气血两补、补阴、补阳等法。本章主要介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主要方剂。
补气法,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适用于倦怠无力,呼吸少气,动则气喘,面色㿠白,食思不振,懒于言语,肠鸣便溏,脉弱或虚大,甚则虚热自汗等证。常用药物如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等药,代表方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等方。
补血法,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适用于头眩目花,耳鸣耳聋,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脉细数或细涩等证。常用药物如地黄、当归、芍药等,代表方如四物汤。前人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补血剂中常以配人参、黄芪之类益气生血,代表方如归脾汤。
补阴法,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适用于身体羸瘦,形容憔悴,口干咽燥,虚烦不眠,便燥溲赤;甚则骨蒸盗汗,呛咳,颧红,消渴强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常用药物如地黄、天冬、麦冬、龟版、知母等,代表方如养胃汤、沙参麦冬汤、一贯煎、生脉散、天王补心丹、补益阿胶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补阳法,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但阳虚之中,有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等不同。这里主要介绍肾阳虚的内容。凡腰膝痠痛,腰以下冷感,下肢软弱,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溺后余沥,或小便频数,或阳痿早泄,或羸瘦消渴,脉小弱,尤以尺脉沉小为甚等。补阳剂的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杜仲、鹿茸、肉苁蓉等,代表方剂如肾气丸。
在应用补益剂时常须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故补血常配以补气药以助生化,或着重补气以养血。
2.由于阴阳之间,有着互根的基本规律,故阳虚补阳,宜辅以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依,并可借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使之温煦生化;阴虚补阴,宜辅以补阳的药物,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并可借阳药的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之滋而不滞。
3.在运用补益法时,应注意脾胃的功能,在脾胃功能不足时,应配以理气健脾,和胃消化的药物,以资运化,或首先调理脾胃,促进食欲,然后,再予补益。
4.临床应用补益剂,尚须注意证候的虚实真假。所谓“大实有赢状”的假虚证候,如误用补益,则必助邪伤正;若“至虚有盛候”的假实证,当补反攻,则造成虚者更虚,甚至危亡立至,如此者,在治疗用药时,务必辨清。
5.若正气已伤而余邪未尽,往往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则去邪不致伤正,而扶正更有利于除邪。
6.煎煮补益药时间不妨稍长,务使药味全出;服食以空腹或饭前为佳。若急证不受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