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散《伤寒论》

〔组成〕瓜蒂熬黄一分(1.5克) 赤小豆煮一分(1.5克) 香豉一合(15克)

〔煎服法〕前二味杵为散,以热汤七合(300毫升)煮香豉取汁,去渣、和散,温顿服,不吐者少加,得快吐乃止。

方中赤小豆有用杂粮中之赤豆者,有用相思子者,从本方用量及效用看,应为相思子。

〔讲解〕本方主治痰食停蓄胸脘、癫癎狂乱、急黄、误食毒物等,为涌吐法之主方。方中瓜蒂苦寒有小毒,其性窜越上涌为君。赤小豆(相思子)酸温有毒,行水催吐为臣。香鼓即淡豆豉,甘苦为佐。三物相合,为性专力宏的涌吐首方。

适应证是:发热、恶寒、有汗,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烦闷不安,饥不能食,痰迷卒中,人事昏沉,颠狂烦乱,脉乍紧,浮大,沉濇、数滑等。

本方性专上行,药具毒性,故老弱、产妇不宜,以其损阴伤正,而宿有吐血等上逆旧疾者尤不可轻用,防止引发旧患,变生不测。

本方的大旨在于借吐以祛邪,虽有变化不离其宗,其药力之重点则在上焦,食、痰、毒物停蓄于胃脘,未曾下行者方可用本法,取“其在上者因而越之”之义,若邪滞下行,强用本法,不能逐邪,徒伤正气,是为大禁。故吐法不可轻用,亦不可盲目乱用,但用之得当,则其效果之迅捷,亦非它法可比。

〔临证应用〕用于痰饮停蓄胸中,因寒饮中阻,清阳不利,肺气失于肃降,气与邪阻于胸,故胸中痞硬,气逆不得息,可兼有寒热、有汗,但无头痛、项强、瓜蒂散吐去胸中之邪,气不被阻,得通而愈。

用于食填上脘,由卒然暴食,填塞胸中,阻隔气机,烦乱欲死,寸脉盛而尺脉绝,上下不通,不急治有暴死之危机,本方用之,使填塞之物一涌而出,常可转危为安。

用于癫狂,癲狂病因不止一端,但痰火内结于胸,心气逆乱,神思狂惑失志,致癫狂乱打,走叫上房,寸脉洪大滑数或六脉皆然者,用瓜蒂散涌去上焦痰火,神思常可初定,再视其病而调理之,为张子和擅用之法,仅所用更加猛烈,后人多畏之,实则不失为一效验之法。

用于急黄,湿热壅结,白睛黄染,心下坚硬,息粗喘满,渴欲饮水者,本方去豆豉,使涌吐之力更强,务在必效,去邪安正,保命而后议其他。

用于温病,太阴温病,痰涎涌盛,兼与热合,心烦不安,中气不通,胸痞欲呕,本方去豆豉加栀子,清除痰热。

用于误食毒物,食下未久,毒物尚停留胃中,此时若令其从速吐出,使毒物伤人之力轻减,可救危亡。此法用之不拘时限,可兼行鹅翎探喉,以促其吐,甚可反复行之、须与饮水以将胃中物尽量清洗而出。

本方之变化尚有:

除赤小豆,名独圣散。治太阳中暍,由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致身热疼重,脉微弱,用此以去水邪,行阳气。

除赤小豆,加防风、藜芦,名三圣散,主治风痰卒中,口眼㖞邪、人事不省,或痰浊塞胸,癲狂癎病。但藜芦虽吐性更强,而毒性亦大,故用之宜慎,自张子和创立后,后人鲜用,畏其性剧不易掌握。

除赤小豆,加郁金、韭汁,鹅翎探吐,亦名三圣散,开郁通阳,可治痰闭、风癇及痰厥头痛等。

〔文献摘录〕邪在表宜汗,在上焦宜吐,在中下宜下,此汗吐下三法也。今人唯知汗下,而吐法绝置不用,使遇当吐之证,而不行涌越,则邪气壅结而不散矣。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又曰,在与者涌之。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张子和曰: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发汗者,世罕知之。故予尝曰,吐法兼汗,其以此大。(《成方切用》)

复习思考题

1、使用涌吐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瓜蒂散的组成、原制剂方法服法、及禁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