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唐·王冰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本书简称《素问》,共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是王冰根据当时流传的《黄帝内经》传本,进行大量的增补、校订,并加以分类编纂和注释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本书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辨证思想,阐述人与自然以及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和养生防病治病方面的原则问题。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及临床各科诊治的依据,后世奉为“经典医籍”。
本书在论述脏腑部位、形态,基本上与现代解剖生理学相一致或相去不远。在脏腑的生理、病理方面亦有其独特的认识,如把小肠的吸收作用归之于脾,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分析,似乎是不可理解,但由这一认识而产生的疗法如“健脾助运”,“健脾止泻”等,用以指导临床,还是卓有成效的。他如“肺主呼吸”,“心主血脉”及“肝藏血”等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比较相合。
本书在诊病方法上,颇重视望色,公元前三世纪,即《素问》著作年代,切脉已成为专门技术。《素问》内所记的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的病,据金代刘完素《素问宣明论方》所载六十一证有二十几种全是消化系统的病。记载最详者为发热性疾病,如热病,疟疾、麻风(疠)等。其次对于咳嗽、疼痛、风湿(痹)、痿、昏厥等也有专章讨论。再次为精神病,如癫狂、癞痫、中风、等“本书为理论性著作,治疗叙述的较少,主要是针法或灸法,几占全书四分之一,其次是按摩法。
王冰对本书的注释很有独到之处,起到了弘扬经义之作用。如《至真要大论》原文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王冰注曰:“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曰:求其属也。”他的注释,后世多视之为至理名言。
总之,本书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历代医学大家,无不对它有深邃的研究。
本书以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较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