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备要
清·汪昂(字讱菴)著,成书于1694年。
全书共八卷。分草部、木部、果部、菜部、金石水土部、禽兽部、鳞介鱼虫部、人部八类,收载药物计四百七十八种。
汪氏鉴于古今本草著作不下几百家,其中《本草纲目》考究渊博,但卷帙过繁,备而不要;《本草蒙荃》、《本草经疏》等颇有精义,但文句拘于对偶,说理又太繁琐;在发明主治、制方之理方面虽有长处,但不详道地、修治与药物真伪的鉴别,常用药物收得太少,因而收集诸家本草,以《本草纲目》和《本经疏证》二书为主,取其中最常用的478种药物加以删节补正,编成是书,特定名曰《本草备要》。
本书首列“药性总论”一篇,槪括论述了五味五气所入;气味之阴阳属性及效用;药之升降浮沉;不同形态的生药和根、茎、枝、叶、花的不同功效;五脏所欲和补泻意义;六淫主治所宜;五行生克与五行所伤;药物命名涵义;产地与功效的关系;药物炮制与用法大义。每药项下,阐述药之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禁忌、七情配伍、用法。有的药物还注明毒性、饮食宜忌、同种药物的不同名称及功效等。
本书的特点是扼要通俗而又实用,体现在以下方面:1.收载常用药,不收冷僻药物。2。记述药性既概括又具体,突出主要用途。如麻黄“治痰哮气喘”;石膏“治发斑之要药”等。3.功效相近的药物有比较,如蒲公英“泻热解毒”、,白翁“泻热凉血”,猪苓“行水利湿与茯苓同而不补,耗津液,多用损肾昏目。”瞿麦“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邪热,为治淋要药”,海金砂“除小肠膀胱血分湿热,治肿满,五淋茎痛”。等等。
本书虽专论本草,必参之以论证,将治疗学与药物学融于―炉,使读者既明理义,又切实用。故三百年来流传不衰。
本书以1954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为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