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唐·苏敬等撰。成书于659年。
本书简称《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全书有正文、图和图经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惜图及图经两部分早已失传,仅存正文部分三十卷,专言本草,现存正文部分但又残缺不全(缺卷一、二、六、七、八、九、十、十一、十六)。
现存版本卷目的内容:卷三、四、五为玉石部上、中、下品。卷十二至十四为木部。卷十五为禽部,卷十七为果部,卷十八为菜部,卷十九为米部,卷二十为有名未用。全书共收载药物八百五十种,详细论述了药物的性味、主治、用法及产地良劣,采集时间等。
本书最初由苏敬(恭)撰成,表请修定,唐高宗李治诏命李勣、长孙无忌等廿二人共同编纂。书刊行后很快流传全国,直至宋代《开宝本草》问世后,才逐渐取代它的地位。本书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公元713年,日本已见手抄本,而且官方规定为学医的必修书之一。
书中保存了不少古本草著作的条文,系统总结了唐以前药物学的成就。其正文部分,是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删补增辑而成。作者发现在这以前的《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两书中都存在一些混乱和错误,如牡荆和蔓荆混为一物,钩吻和黄精误为同类,铅锡不分,柚橘不辨等,于是便一一加以更正。除了纠正名实外,对药性的寒温、主要功用,采收季节都有错必纠。全书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种,合成八百五十种。每种药物及其图样,都是由政府向全国征集而来。因此,不仅增加了药品的数量,还充实了大量民间药物学知识。因此,本书搜罗药物广泛,考定真实,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这是当时同类书籍无可比拟的。直至今天,许多药物仍被广泛地应用。如薄荷:“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芦根:“疗反胃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内热。”蒲公英:“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之及封之,立消”。椒目:“治腹水胀满,利小便”等等。此外,还有新增的诃黎勒、鹤虱、大蒜、血竭、姜黄、胡黄连等疗效亦均得到证实。
本书正文在唐以后被收录于《证类本草》等书中。经后人回复重辑,目前可见的《新修本草》有:一为1955年群联、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纂喜庐丛书之二》,后由上海科技出版社于1959年影印出版。二是日本冈西为人所辑的《重辑新修本草》,1964年台湾出版了单行本,1978年由日本学术图书刊行会出版。三为1981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岀版的尚志均辑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