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樗叶

拼音注音
Chū Yè
别名

樗木叶(《唐本草》)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苦木科植物臭椿

性味

①《唐本草》:"味苦,有毒。"

②《纲目》:"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唐本草》:"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用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樗叶

拼音注音
Chū Yè
别名

樗木叶。

英文名
Leaf of Tree-of-heaven Ailanthus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tissima (Mill.)Swingle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tissima (Mill.)Swingle[Toxicodendron altissima Mil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能耐旱、耐碱,常栽培为行道树。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

原形态

臭椿 落叶乔木,高可达20m。树皮平滑有直的浅裂纹,嫩枝赤褐色,被疏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5-90cm;小叶13-25,揉搓后有臭味,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斜截形,全缘,仅在基部通常有1-2对粗锯齿,齿顶端背面有1腺体。圆锥花序顶生;花杂性,白色带绿;雄花有雄蕊10;子房为5心皮,柱头5裂。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3-5cm。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奇数羽状复叶,叶轴长,多折断,灰黄色,具小叶10余对,每小叶片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一侧圆,一侧斜,近基部边缘常有1-2对粗锯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柄长4-6mm。有时可见短的顶枝,黄褐色。质脆,易破断。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叶含芸香甙(rutin),阿福豆甙(afzelin),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山柰酚(kaempferol),树皮素(quercetin)及氨基酸(amino acid)。

归经

肺经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主湿热滞下;泄泻;痢疾;湿疹;疮疥;疖肿

用法用量

外用:煎汤,6-15g,癣品30-60g;或绞汁。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主治疮疥,风疽。水煮叶汁用之。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