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固定

骨折内固定,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各种固定物,直接固定在骨骼上,以辅助手法复位之所以不逮,能使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主要是可以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另一方面在做骨折内固定手术时,必然要破坏局部血运,损伤骨膜,阻碍骨折端生理性的纵向压刺激,就会较闭合复合骨折愈合慢,且有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做内固定手术,一定要慎重,只有使用手法确实不能复位或复位后无法妥善固定的,同时术者要具有熟练的手术经验,再做内固定手术。这样既能减少手术由固定中的不足,又可充分发挥手法治疗骨折的优势。应该指出:内固定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术,既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要求医疗设备合乎手术条件,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

(1)长管状骨骨折,折端间夹有软组织,用牵引或手法均不能解脱,复位者。

(2)撕脱性骨折,骨片分离较远者,如髌骨、肱骨大结节、尺骨鹰嘴突、肱骨内髁及肱骨外髁等。

(3)关节内骨折,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单髁骨折,髁间骨折,肱骨髁间骨折,三踝骨折等。

(4)一骨多段骨折和多发骨折。

(5)开放性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在做清创和探查、缝合术的同时,可做骨折内固定(小的开放创口,经清创缝合后亦可按闭合骨折处理)。

(6)陈旧性骨折(包括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骨不连接)手法和其它保守疗法无效者。

2.禁忌症:

(1)对开放创口大、消毒清创不彻底者,不宜做内固定手术。

(2)创口有感染、炎症未彻底消退者,不宜做内固定手术。

(3)螺丝钉内固定禁用于儿童的骨端,以免伤及骨骺,影响骨骼发育。

(4)骨折移位不大、身体健康者禁用内固定治疗。

(5)粉碎或多块骨折,股骨干不能拧三个以上螺钉者,禁用内固定治疗。

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有不锈钢板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螺钉与钢丝内固定、三翼钉内固定、鹅头钉内固定及适用于关节附近和掌(蹠)、指(趾)骨骨折的克氏针与斯氏针内固定。

(一)不锈钢板内固定 适用于长管状骨的不稳定性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及开放骨折。

应选用同样材料制成的钢板与螺钉,钢板长度应等于所固定骨骼直径的4倍以上,而螺钉长度应恰好能穿过对侧骨皮质,过长过短都不宜使用。对股骨因肌肉丰富应用八孔或六孔钢板;肱骨和胫骨可用六孔或四孔钢板;桡、尺骨则以四孔钢板为宜。而二、三孔和三叉钢板则常用于肱骨下端。鹅头形钢板(即将钢板一端折成20°~40°角)用于股骨粗隆间或肱骨外科颈等处骨折(图4-38)。

二、内固定 - 图1

(二)髓内针内固定 髓内针常见的有三种类型(梅花针、V字形、三角形等〉。适用于长管状骨之骨折在上1/3或中1/3,骨端嵌有软组织或其它原因不能复位者,长管状骨一骨多处骨折而非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者;长管状骨中,上1/3骨折畸形愈合,做截骨术的同时,可做髓内针内固定(图4-39)。

二、内固定 - 图2

选择髓内针时,其长度应以针尖能达到骨折线下8~10厘米为度。如针短就起不到固定的作用,针长则不能完全进入髓腔。髓内针的粗细要适当,针细固定不牢,针粗有使骨质劈裂之虞,选择时髓内针要比X线照片的髓腔宽度窄2mm。术后不用外固定。

髓内针固定术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方法:

1.闭合穿针:首先将骨折闭合整复,在穿入髓内针的骨端部位做一小切口,能插入髓内针即可。再经切口凿开骨的一端,用锤把髓内针打入髓腔。但穿针多需在X线下进行,操作比较复杂,不适用于陈旧性骨折,故使用较少。

2.开放穿针 有顺行和逆行两种打针方法。其中逆行法操作简单,穿针方向易掌握,不易造成骨皮质劈裂或卡针等现象,故为临床所常用。用时将骨折部软组织切开,露出骨折端,将髓针尾部插入骨折上段髓腔内,针尖套上嵌插器,用骨锤将髓针打入上折段内,直至针尾从骨的近端穿出(如股骨即从大转子窝部穿出),针尖达皮下,再把该处皮肤切一小口,继续向上打针,令针尾从切口露于皮外,直至针体全部进入上折端髓腔内,针尖露于骨折端外约0.5厘米时,将下折端套在针尖上,用骨锤再从上将髓针打入下骨折段的髓腔内,把针尾有孔部分留于骨外,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止血后缝合。

顺行开放髓内针固定,则是先在骨折部位切口,在直视下手法复位,折端对位良好后,在肱骨大结节(股骨大粗隆)处切一小口,将该处骨质凿一小洞,V形髓针尖端放骨洞内,对准髓腔,针嵴向外,针槽向内,针尾套上嵌插器,用骨锤向髓腔内打入髓针并通过骨折线进入下骨折段的髓腔中,直至针尾有孔部分恰好留在骨外为止。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止血、缝合。

(三)螺钉与钢丝内固定 螺钉与钢丝固定骨折,有单独使用,也常与钢板配合使用。在单独使用固定力弱,稳定性较差,应选好适应症。并多需配合适当的外固定。达到临床愈合后,去除外固定。

1.螺丝钉固定:多用于骨突部位的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外固定失败时。如常见的肱骨内、外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股骨、胫骨的内、外髁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等。

长管状骨的长斜形、大螺旋形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时,可切开用几个螺丝钉作内固定,如肱骨的骨折。

一些部位的陈旧性脱位合并韧带完全断裂者,如肩锁关节、下胫腓关节皮。

2.钢丝内固定:只能做配合使用。如长管状骨折有较大骨折片时,在采取其它内固定的1小时,使用钢丝将易移位的骨片固定。

再如髌骨骨折或尺骨鹰嘴骨折,可用钢丝将骨片缝合。

某些肌腱附着部位的撕脱骨折或指伸肌腱断裂等,用其它固定方法难以奏效时,可用钢丝缝合。

(四)三翼钉内固定 三翼钉内固定有两种打法,一为闭合复位三翼钉内固定,一为开放三翼钉内固定,如有条件,应尽量釆用前者。此内固定法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可避免病人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

1.闭合复位三翼钉内固定:术前2~3天先行牵引复位。采用局麻或硬脊膜外麻醉后铺好消毒巾,自大粗隆上缘向下作一纵行约8厘米长的切口,按肌纤维分开股外肌直达股骨外侧。

插入导针,在大粗隆基底部下2~3厘米处切开骨膜,用圆凿凿成直径0.7厘米的骨洞,将带刻度的导针,用手钻由骨洞插入股骨颈直达股骨头内,一般可按不同方向插入2~3根导针,以便选择较好位置的导针留作打三翼钉的引路针。导针插好后,照X线片检查,拔出不合适的导针,最好距正确导针旁0.5~1厘米处再保留一根导针,并将其穿越股骨头固定于髋臼上,防止打三翼钉时股骨头发生旋转。

打三翼钉:用三棱凿按三翼钉的三个翼预定进入骨质处,先凿开骨皮质,再把三翼钉安放在打入器头部的螺旋上,不偏不倚地套在导针上,用左手稳固地把住打入器,右手持锤慢慢地将其向股骨颈内打入。三翼钉前端应达股骨头关节面下0.5厘米,针尾留在骨皮质外0.5厘米,然后拔出导针,再用嵌插器将骨折两折端嵌紧。打入三翼钉后,应再摄X线片以了解固定情况。三翼钉的尾部在骨皮质外应为0.5厘米,尖端距股骨头缘应为0.5厘米。三翼钉的方向与股骨颈内倾角一致或稍大,骨折端紧密接触,即为固定良好。

2.开放复位三翼钉内固定:适用于因条件所限,不能用闭合三翼钉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者。此法是切开关节囊,在直视下进行复位,同时作内固定,在操作上比闭合复位简单,但易影响股骨颈的血循环,故在操作时要细致,以减少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釆用髋关节前侧或外侧切口,经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的间隙进入关节囊。在关节囊上作“T”形切口,不要过多地剥离关节囊,显露骨折部位即可。然后在大粗隆基底下2~3厘米处,凿去0.6~0.7厘米的骨皮质,用手钻将导针插入股骨颈内,使骨折正确复位,然后将导针正确插入股骨头,顺导针打入三翼钉,再用嵌插器使骨折端嵌插紧密。固定后,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逐层缝合切口。

(五)鹅头钉内固定 鹅头钉是弯颈接骨板用螺丝钉固定于三翼钉上,可根据骨板颈的角度来调节,故颈干角也可调节,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本法多用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粗隆间骨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股骨粗隆间骨折,折端分离较远,手法复位折端不稳者。

(2)年老体弱、不适于卧床治疗者。

(3)多发损伤,做内固定后可早期活动肢体者。

(4)严重的髋内翻或股骨颈骨折迟延愈合者。

术后可用皮肤牵引,3周后拆除可扶双拐下地,但忌用患肢负重走路,以防髋内翻,8周后逐渐负重走路。

操作方法:切口与股骨颈骨折做三翼钉内固定时基本相似,只是切口要长些,向下延至股骨粗隆下,以备安放骨板。先向股骨颈内打三翼钉,操作方法与股骨颈骨折三翼钉固定方法相同,只是在三翼钉尾部另加一块弯曲的接骨钢板,其弯度要符合骨骼外形,将一端的螺孔对准三翼钉尾部螺孔,用螺丝连接变成一体。将板体沿股骨干纵轴向下摆正,按板的钉孔用钻钻孔,按孔拧入螺钉,直达对侧的骨皮质上,一定要拧牢。然后摄X线片检查,证明位置良好,即可清洁切口,逐层缝合(图4-40)。

二、内固定 - 图3

(六)注意事项

1.内固定手术,必须严密消毒,否则易引起术后感染,以致内固定手术完全失败。

2.术后除保持创口无菌外,应以抗菌素或中药(补气血、生肌长肉、清热解毒〉,服用1周,创口正常恢复即可停药。

3.钢板内固定一般应在骨折后4~6个月,骨折坚固愈合后取出钢板。

4.使用V形髓内针时,无论顺行或逆行进针,针嵴一定朝外,否则针尖会长在对侧骨壁上以致影响进针和打裂骨皮质。

5.打三翼钉时要防止股骨头旋转及钉上滑,或针尖超出股骨头钉入髋臼内。

6.手术操作用力要稳妥,循序渐进,遇到阻力不要强打。

7.术前应据X线片选择适当的器械。

8.术后摄X线片以明确器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