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股骨干骨折

股骨又称髀骨、大腱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管状骨,它可以承受较大的支柱作用。股骨干的皮质很致密,因此骨折的愈合,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强度。其表面光滑,在后方有一粗线隆起称股骨嵴,有许多肌肉附着,整复或手术切开复位时,骨嵴是骨折端是否对准的重要标志。股骨的营养血管多由骨嵴进入,手术和手法整复时,应尽量减少损伤。股骨干周围有三群肌肉包围,其中伸肌群最大,屈肌群次之,内收肌群最小。

由于肌内大厚,釆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时,除用木板纸压垫包扎固定外,还要短期的骨牵引。股动,静脉在骨干中下1/3交界处穿内收肌孔紧贴股骨干下1/3的后侧,因此下1/3股骨干骨折,最易损伤血管,可造成大量出血,而合并休克。

〔病因病机〕

直接暴力,如重物击伤、车轮辗轧、火器伤等,均可引起股骨的横型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如从高处跌下、车撞伤、机器绞伤等,可引起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儿童骨皮质柔软,骨折的一侧皮质断裂而对侧皮保持完整,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1.股骨上1/3骨折: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肌及其他外旋肌群的影响,有屈曲外展外旋的移位,骨折远段向上后向内移位(图5—67(1))。

2.股骨干中1/3骨折:两骨折端除有重迭畸形外,常随暴力的方向而变化。当两骨折段尚有接触而无重迭时,远段因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外成角畸形(图5—67(2))。

五、股骨干骨折 - 图1

3.股骨干下1/3骨折:因腓肠肌的牵拉作用,使远端骨折向后倾斜移位,并且可能压迫损伤腘动脉、静脉以及坐骨神经(图5—67(3))。

〔诊断〕

患者都有比较严重的外伤史,并可能有出血性休克,自觉局部疼痛,不愿做髋、膝活动,局部肿胀,可有缩短畸形,活动异常,压痛、叩痛明显,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疼痛加甚,有时可触到骨摩擦感和听到骨摩擦音。X线拍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的情况。注意检查患肢的血液循环和坐骨神经的情况,以排除动脉和神经的损伤。

〔治疗〕

股骨骨折可根据病的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骨折的移位方向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手法整复:

(1)上1/3骨折:近端因髂腰肌、臀肌及其他肌肉的牵拉,而呈屈曲、外展、外旋移位。手法开始先抬高患肢,外展并略加外旋以适应近端移位。拔伸牵引消除重迭后,术者一臂放于近骨折段的外前方,另一臂放在远侧骨折段的内后方,同时用力使两臂之间形成一个钳式剪力,迫使骨折对位。对位满意后,牵引稍松,以免过度,用小夹板屈髋外展位固定、牵引。

(2)中1/3骨折:除有重迭外,因受内收肌的牵引,骨折端多向外成角,故复位时患肢应在外展牵拉位,开始时牵拉力较大,当听到骨折端有骨擦音时,牵引力不再加大;术者用双手左右挤夹,直至骨折端摩擦音消失,断端稳定为止,并保持牵引,调整牵引的重量。保持中立位或稍屈髋稍外展位。

(3)下1/3骨折:因骨折远端受膝后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一般都向后旋转移位,复位时膝关节屈曲牵引,以放松腓肠肌,向后旋转移位即基本复位。若移位不理想,术者可以用两臂上、下挤夹,挤远端的骨折向前,压近端的骨折向后,骨擦音消失两折端稳定即可复位。并继续稍屈髋中立位维持牵引。

2.固定与牵引:经过上述手法复位后,X透视整复理想,即在大腿周围敷外伤膏,缠好绷带,根据骨折部位放置纸压垫,以防成角畸形。小夹板固定方法:上1/3骨折时,应将纸压垫放在近段断端的前立和外方;中1/3骨折时纸压垫应放在骨折线的外方和前方;下1/3骨折时纸压垫应放在骨折近段端的前方(图5—68)。然后用胶布把纸压垫固定,放置木夹板。外侧板上达股骨大粗隆尖,下至股骨外踝下缘;内侧板分叉向上使内收肌位于分叉之间,下达股骨内踝的内收结节处;前侧板上达腹股沟斜缘,下至髌骨上缘;后侧板上至坐骨结节,下至腘窝,以不妨碍膝屈曲为度。各板放妥后,用4条布带结扎固定,带的松紧度以1公斤的力上下拉动约1厘米为度,木板固定后把大腿置于牵引架上继续牵引。

五、股骨干骨折 - 图2

(1)竹帘固定法或硬纸壳固定法:对无移位或移位很少的新生几股骨骨折,仅用竹帘固定或硬纸壳固定,移位大的可以加拔伸复位即可固定或患肢与健肢绷在一起固定法,2周后可除去固定。

(2)重直悬吊法皮牵:适用于三岁以内的儿童。胶布粘粘在两大腿的内、外侧皮肤上,胶布的近端最低不得低于骨折线下4厘米,用滑车将两腿同时垂直向上吊起,重量以臀部刚离床面为度,健侧的重量应比患侧的重量轻,牵引3周左右即可,牵引过程中注意肢体的血运和肤温及胶布有否脱落等。

(3)平衡牵引:适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至15岁左右的青少年以及成人的股骨干骨折,可用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并放在Braun氏架上(图5—69),这种既有复位又兼有固定的作用,在牵引的早期要进行密切的观察,纠正成角缩短,旋转等移位。并有侧方移位可以用小夹板和固定垫进行调整。牵引力与股骨长轴平行,皮牵引时踝关保持90°,开始时的复位重量一般用1/8〜1/7体重,以后根据情况调整维持重量。

五、股骨干骨折 - 图3

(4)悬浮牵引法:适用于成年人。牵引时病人可以自由活动不影响牵力。方法是:将患肢放在妥马氏架上,膝关节屈曲,小腿放在Pearson氏连接架上,妥马氏圈足端和连接架以及胫骨的牵引针均通过滑车系统,系以重量,伤肢和支架一起浮动,并保持牵引力的作用。重量约为体重的1/8〜1/7,7〜10天内复位符合要求后,调整重量为维持量,切忌过度牵引。8周后改皮牵引。

(5)90°—90°—90°牵引法:适用于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既方便换药和引流,又有利于腘绳肌放松,有利于控制和对合两断端。方法是:在小腿上打石膏管,然后在股骨踝上位或胫骨胫骨结节处作骨牵引,向上作垂直牵引,保持髋、膝、踝关节90°位。牵引的重量约1/8~1/7体重。

3.功能锻炼:麻醉消退以后做股四头肌的舒缩以及踝关节活动。1周后开始锻炼髋膝关节伸屈动作。3周加大伸髋、膝关节活动,4周左右在上述操作下,两手拉横牵引杆可以站立床上。5周后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片,骨折段稳定,骨折线模糊有少量骨痂形成,即可解除牵引。6周以后可考虑双拐下床活动,逐渐换单拐。达临床愈合后可弃拐解除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