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比较多见。因肱骨头大,肩胛骨关节盂浅小,关节囊松弛,关节囊的下方缺少韧带和肌肉的保护,而肩关节又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此当遭受外伤时,肱骨头很容易自关节的前下部穿破关节囊而发生脱位。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位置可分为前脱位、盂下脱位和后脱位三种,以前脱位最多见。临床所见的喙突下脱位和锁骨下脱位均属前脱位类型。

〔病因病机〕

前脱位发生于上肢外展,后伸而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后脱位系在上肢向前屈曲并内收时跌倒,手或肘着地所致,机理与前脱位相反。亦可因直接暴力所致。

肩关节前脱位时,有时由于大结节与肩胛盂前下缘相撞,造成大结节撕脱骨折,约占肩关节脱位的1/3。骨折片大小不一,有的可不分离,有的则完全分离,被冈上肌拉向内上方。腋神经有时因牵拉或被肱骨头压迫,而发生暂时性损伤,引起三角肌麻痹或肩部感觉消失,一般都能自行恢复。

〔诊断〕

肩部疼痛与肩关节功能障碍,用健手托住伤肢前臂,肩部外形呈“方肩”畸形。触诊时有肩峰下空虚感,在腋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可摸到移位的肱骨头。将伤肢手掌放于健侧肩部,其肘关节内侧不能靠贴胸壁,如肘关节靠贴胸壁,则伤肢手掌不能触及健侧肩部。X线检查可以了解脱位类型,或有无合并骨折。

〔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立即来诊治者可不用麻醉,或仅予吗啡10毫克皮下注射,或杜冷丁100毫克肌肉注射。在伤后几小时,可采用针刺麻醉。若肩峰下脱位已数日,由于脱位关节周围的肌肉挛缩,应考虑用全身麻醉。

1.手法整复:

(1)牵引手压法:患者取坐位,助手由健侧环抱伤肩腋下,另一助手握住伤肢前臂部由轻而重,向前下方作牵引。以后逐渐转为内收内旋位,在牵引与反牵引的同时,术者立于伤肩外侧,二手大拇指压住肩峰,两手其余四指安放于腋下,将肱骨头向外上方托起,即可复位(图5-85)。此法安全易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法复位法。

二、肩关节脱位 - 图1

(2)牵引足蹬法:病员仰卧,术者二手握住伤肢腕部,外展60〜70°,将一足置于腋下(脱去鞋子,左肩关节脱位用左足,右侧用右足),逐渐用力向下牵引外旋,同时足跟用力略向外顶腋窝,并将伤肢在继续牵引下过度内收,此时即以足跟为支点,将肱骨头挤入关节盂内。

(3)椅背复位法:将伤侧腋窝跨于一衬垫好的椅背上,然后屈曲肘关节,沿上臂纵轴方向牵引,直至复位成功。

2.固定方法:肩关节复位后,必须给予固定,否则日后可引起习惯性脱位。固定方法为:

(1)放棉垫于伤侧腋下。

(2)用绷带围绕上臂与胸壁。

(3)前臂用三角巾悬吊。

固定2〜3周后拆除。在固定期间可作肘关节,腕关节与手指活动,拆除固定后,肩关节要作自动活动锻炼,切忌作强力的被动牵伸活动,防止发生外伤性骨化性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