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一节 针灸治病原理

〔自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针灸治病的原理是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

针灸治病的原理,主要说的是针灸具有调整的作用,其特点是一种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的调整作用。不论机体功能是亢进还是低下,这种作用均可分别使之趋于正常。由于针灸对机体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功能几乎都能发挥这种多方面、多环节、多种水平及多种途径的调整作用,所以针灸对正常生理功能无干扰,用以治病一般无不良反应。

经络运行气血与营卫,内通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全身,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一旦遭受某种因素而致破坏时,阴阳便失去了平衡,于是就发生疾病,便会出现偏虚、偏实、偏寒、偏热等证候。同时,当邪气侵害人体,正气为了保卫机体,就形成了正邪相争的局面,出现了虚证和实证,即《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 邪气胜则实,精气夺则虚 ”。正邪斗争的结果出现,正胜则病退,邪胜则病进,针灸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针灸具有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两大作用的结果。

调节阴阳:阴和阳是说明人体各部分对立统一的关系。它的涵义,有的是代表机体组织,有的是概括功能活动。例如人体的皮肉筋骨和表里脏腑的区别,全身经络的分布,气血营卫的运行,寒热虚实的偏胜,以及外感六淫与内伤七情的性质等,都可以运用阴阳学说来阐明这些内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各种组织、脏器的功能活动,都保持着有机协调;也就是保持着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这种正常的协调关系,如因某种因素而遭到破坏时,阴阳就会失去相对的平衡,人体也就发生疾病。在临床上所见到的各种疾病,无论是由于寒盛,或由于热盛,或因表虚,或因里实,或经络气滞、或脏腑不和等,都是由于阴阳的偏盛偏衰所致。针灸治疗,就要决定切合病情的处方配穴及采用各种相应的操作手法,以调整阴阳的偏盛使其重归协调。《灵枢·根结》说:“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说明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扶正法邪:正是代表机体的调节、防御和适应机能;邪是代表一切阻碍机体正常发展和导致疾病的因素。具体来说,正气就是人体中的各种精粹之气,包括精、神、气、血、营、卫、津、液等;邪气就是发生或侵袭人体的有害物质和各种不利影响,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痰、瘀、滞、水、饮等。人体在正气旺盛时,生理情况正常,调节机能健全,脏腑平和,经络通畅,身体就能保持建康的状态。而当病邪发生或侵袭人体的时候,正气为了保卫机体的正常发展就与病邪形成斗争的局面,这个正邪相争的情况,也就是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气胜邪则病退,邪气胜正则病进。因此,扶正祛邪既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针灸临床采用扶正和祛邪的方法,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以祛除病邪,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从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的关系来看,则是互相为用的。《素问·疟疾》说:“ 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 ”。说明通过调节阴阳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相反,在《灵枢·刺节真邪》中说:“ 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 ”。这又说明是通过扶正除邪而达到调节阴阳的目的。

〔临床应用〕

针灸治病的原理是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当机体发生病变时,用针或灸刺激机体,而使特定的病理变化总是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向发生转化,即双向调节作用。也就是说,既能调阴亦能凋阳;既能扶正又能祛邪。实践证明,针灸疗法就具有这种调整作用,如针灸既能发汗,又能止汗;既能增快心率,又能减慢心率;既能升高血压,又能降低血压;既能通便,又能止泻;既能治疗失眠亦可治疗多眠等。针灸调整作用的特点是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的调整作用。就是说,不论机体功能是亢进的或是低下的,也不论是邪气实,还是正气虚,针灸的调整作用均可分别使之趋于正常。由于针灸对于机体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功能,均能挥这种多方面、多环节、多种水平,以及多种途径的调整作用,所以针灸既对正常生理功能无干扰,治病一般又无不良反应。

复习思考題

1.针灸为什么能治病? 2.你对针灸治病原理有哪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