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 哑

聋和哑是两个不同的症状,凡因聋而致哑者,称为聋哑。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感受湿邪热毒,误治失治,邪毒壅滞络脉,闭阻清窍,以致幼小时两耳失聪,不能学习语言遂成聋哑,也有因跌仆损伤,巨响震荡而致聋哑者。

〔辨证论治〕

本病以听力丧失,不会说话为主症。先天性聋哑病因未明,后天性聋哑,多有病史可询。

体针

治则 通络开窍。取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 聋:耳门 听宫 听会 翳风 中渚 外关 哑:哑门 廉泉 通里

方义 手足少阳经脉绕行耳部,取手少阳三焦经的翳风、耳门、中渚、外关,足少阳胆经的听会,可疏导少阳经气,配听宫疏导手太阳、手足少阳之经气,以通络开窍。故能治聋。哑门为督脉与阳维之会,有通窍清神之功,善治舌强不语;廉泉穴为任脉、阴维之会,可利舌本,治瘖哑;通里穴为手少阴之络,心开窍于舌,心的脉络系于舌本,有调心气,宁神志,利舌本的作用,故用诸穴以治哑。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一般原则为先治聋,后治哑,聋哑兼治,治疗与训练结合。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一疗程。哑门穴深处为延脑,进针时要特别慎重,不留针,对不能合作的儿童可暂不针此穴,以防意外。

水针

取穴 参照体针,分组轮流选用。

方法 用维生素B1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应用例案〕

苏XX,女,21岁。代诉:于16岁时的一天夜里突然头痛呕吐,高热惊厥,继则昏迷,送当地卫生院诊治,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经治月余,神志渐清,惊厥亦止,惟两耳无听力,不会说话,已历五年。查:痛苦面容,神志清晰。右侧上肢肌肉轻度萎缩。窥其两耳鼓膜正常,光锥存在,喉舌、声带等发音器官均属正常,唯两耳听力毫无,不能语言。证属聋哑(脑膜炎后遗症)。治以启闭复聪,开窍发音。先治其聋,后治其哑。处方:(1)耳门透听会、听宫、中渚、阳池;(2)翳风、听会、合谷、聋中(阳陵泉直下三寸处)。每日选用一方,交替使用,施疾徐补泻法,留针20分钟。经针二次后患者两耳均能听到,但仍不能讲话。第三诊,上方加天突、廉泉、通里、哑门,针后即能讲话,听力更为清晰。仅针三次而恢复正常。(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舌缓,瘖不能言,刺哑门(《甲乙经》)。

治聋: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阳陵、肾俞、太溪;治哑:廉泉、天突、哑门、颊车、合谷、三阴交(《临床针灸新编》)。

以针灸百会、哑门、听会、翳风,合谷为主,配合中渚、足临泣、行间、金津、玉液、风府、风池、膈俞、肝俞、足三里、肾俞、曲池、照海、复溜、外关、内关、神门,太冲,治疗聋哑证205例,使原有情况有所改善的,占总数62%;显效的占18.5%;无效的占19.5%。(《哈尔滨中医》)。

针刺治疗聋哑301例,其中男181例,女120例。发病年龄5岁以下者占88.7%。发病原因,先天性和原因不明者占20.30%,其余患者起于高热惊厥者103例(42.9%),脑膜炎者52例(21.7%),麻疹者31例(12.9%)。此外,尚有起因于伤寒、中耳炎、外伤和链霉素、奎宁药物中毒者。取穴:主穴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瘈脉、百会,配穴有合谷、中渚、外关、廉泉、哑门。常用穴每次必用,配穴轮番使用。隔日针治1次,30次为1疗程。全组病例经治疗后,显效者有92例,占30.6%,好转者有163例,占54.1%,有效率为84.7%。301例中,有38例作了电听力测验,但电测听力所显示疗效,不如患者感受声响那样显著。此点尚待进一步研究。电测听力的效果,显效者有6例,占15.8%,好转者12例,占31.6%,无效者有20例,占52.6%。从治疗中可以看出,一般年龄小的,病程短的,疗效较高(《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聋哑?

2.简述聋哑的发病原因。

3.如何区分先天性聋哑和后天性聋哑?

4.为什么治哑必先治聋?

5.简述治疗聋哑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