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少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者,称为乳少,亦称:缺乳。本证不仅出现在产后,亦可出现在哺乳期。

〔病因病机〕

乳汁为气血所化,如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临产失血过多,气血损耗,均能影响乳汁的生成;或产后情志不调,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经脉壅滞,气血不能化为乳汁,或化而不能运行等,均能导致乳少。

〔辨证论治〕

体针

(一)气血虚弱

症状 乳汁不行,或行亦甚少,乳房无胀痛感,面色苍白,唇爪无华,或精神倦怠,食少便溏,舌淡无苔,脉虚细。

治则 益气补血,佐以通乳。取任脉、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脾俞 足三里 膻中 乳根

方义 脾俞、足三里,可健运脾胃,益气补血;乳房为阳明经所过,取乳根可疏通阳明经气而催乳;膻中调气,以助催乳之效。食少便溏加中脘、天枢以健脾止泻。失血过多加肝俞、膈俞补血。

治法 亳针刺用补法,得气后可轻捻针1~2分钟后取针,或留针15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或用灸法。

(二)肝郁气滞

症状 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满而痛,或见精神抑郁,胸闷胁胀,胃脘胀满,食欲减退,苔薄,脉弦。

治则 疏肝解郁,佐以通络。取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内关 太冲 膻中 乳根 少泽

方义 内关、太冲均属厥阴经,有疏肝解郁,宽胸理气的作用;膻中、乳根调气通络催乳,少泽为通乳效穴,诸穴合用收理气通乳之功。如胸胁胀满加期门,以疏肝理气;胃脘胀满加中脘、足三里,以健脾消胀。

治法 亳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留针15分钟,1日1次,6次为一疗程。

耳针

取穴 胸区 屏间、脑点、肾、肝。

刺法 亳针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选2~3穴,留针15~20分钟。

〔应用例案〕

张××,女,26岁。自诉:因着急,突然乳汁不足。过去乳量充足,体素健康,近日有胸闷,不思食,嗳气等症。查:脉弦、苔白薄。诊为肝郁乳少。治取膻中、乳根(双)、少泽(双)。膻中分别向两乳方向针刺,乳根自下向上刺入,深度皆为1.5—2.0寸,少泽刺入0.2寸,胸部腧穴轻轻捻转则两乳房发胀,当即有乳汁涌出,起针后则婴儿饱餐一顿(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无乳:膻中(灸),少泽(补),此二穴神效(《针灸大成》)。

乳少:实证:膻中,乳根,少泽。 虚证:膻中,乳根,膈俞,足三里灸(《针灸处方集》)。

针刺治疗缺乳200例,均获显效。取穴:合谷、曲池、肝俞、脾俞、乳根、血海、足三里。手法: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不虚不实用平补平泻法。结合乳房按摩,以促进乳汁分泌。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吉林中医药》)。

针灸治疗乳汁不足效果较佳,临床上有单纯用针刺治疗的,也有针刺和艾灸合用的。一般主张多取太阳经、阳明经、任脉和太阴经的俞穴,临床上最常用的有少泽、膻中、乳根等。针灸治疗时多在产后第二天开始,最迟不得超过一周,否则影响疗效。针灸治疗次数多在5次以内,据八个单位的762例分析,总有效率为82~98%。针灸治疗及时者,取效多速(《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乳少?

2.怎样辨别乳少的虚实?

3.简述气血虚弱乳少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

4.肝郁气滞乳少应针剌哪些穴位?出现不同症状应如何随症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