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输穴的应用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等穴,是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定穴,简称五输穴。这类腧穴,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个穴。这是古人将经脉之气流注运行的情况用自然界水流的动向作比喻,说明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在运行过程中所经过部位的深浅不同,其作用也有区别。《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十二经脉所属五输、五行见表15、16。

一、五输穴的应用 - 图1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气出入之所,因此具有主治五脏六腑经脉病变的作用。《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说:“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生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这是对五输穴运用的一种方法,指出疾病发生在五脏时,可取井穴;疾病变化显现于面色时,可取荥穴;病情时轻时重时,可取输穴;疾病影响音声发生变化时,可取经穴;若经脉满盛,病在胃腑及饮食所伤而得的,可取合穴。《难经·六十八难》说:“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这是五输穴在临床上运用的又一方法。

由于春夏阳气在上,人体之气行于浅表,刺宜较浅;秋冬阳气在下,人体之气潜伏于里,刺宜较深。而五输穴的分布,是井、荥所在部位的肌肉较浅薄,经合所在部位的肌肉较深厚,故亦可春夏取井、荥,秋冬取经、合等穴。

五输穴是人体十二经脉、十五络脉之气上下出入之所,因此,各脏腑经络有病,都可用五输穴。也可按五脏、五输与五行的关系来应用,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运用方法。如肝在五行属木,肝经的实证,可取肝经五输穴中属火的荥穴行间,因为木生火,火为木之子,取行间即所谓“实则泻其子”;若肝经虚证,可取肝经五输穴中属水的合穴曲泉,因水生木,水为木之母,取曲泉即所谓“虚者补其母”。各五输穴在临床应用时,以此类推,详见表17。

一、五输穴的应用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