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

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引痛者为淋证。根据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不同,临床上一般分为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等,合称为五淋。

急、慢性尿路感染,结石,结核,急、慢性前列腺炎,以及乳糜尿等病,有类似五淋证候者,均可参考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淋之为病,是以热结膀胱为主。

外感湿热,或脾湿郁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频数热痛者为热淋。

湿热蕴结,尿液受其煎熬,浊质凝结为砂石,堵塞尿路,刺痛难忍者为石淋。

湿热伤及血分,或棱石刺激,或久病阴虚火旺,而致络脉损伤,尿中带血者为血淋。

老年肾气衰惫,气化不及洲都,排尿涩滞,余沥不尽,小腹坠胀者为气淋。

久病脾肾两虚,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肾虚则固摄无权,以致清浊不分,尿如米泔脂膏者为膏淋。

〔辨证论治〕

主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引痛。

热淋:小便频急不爽,量少,色黄浑浊,尿路灼热刺痛,小腹坠胀,或有恶寒发热,口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

石淋:小腹及茎中胀急刺痛,排尿常因有砂石而中断,变换体位,常能畅通。尿色多无变化,如因感染或砂石刺伤络脉,则尿色黄或带血。苔白或黄腻,脉弦数。如结石位于尿路中上段,则腰部可发生剧烈疼痛,甚至于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

血淋:小便频急,热涩刺痛,尿中带血,夹有血丝血块,小腹微有胀痛,苔黄腻,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淋:少腹及会阴部痛胀不适,排尿乏力,小便断续,甚则点滴而下,尿意仍频,少气,腰痠,神疲,舌质淡,脉细弱。

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上有浮油,沉淀有絮状物,或夹凝块,或混有血色、血丝、血块,排尿不畅,口干,苔白微腻,脉象濡数。

体针

治则 疏利膀胱气机,清热利尿定痛。取三阴经穴与俞募为主。

处方 主穴:膀胱俞 中极 阴陵泉 行间 太溪 配穴:热淋配合谷、外关;石淋配委阳、然谷;血淋配血海、三阴交;气淋配气海、水道;膏淋配气海俞、百会。

方义 淋证以膀胱病变为主,故取膀胱俞和中极以疏利膀胱气机,配脾经合穴阴陵泉以利小便,使气化复常,小便通利,取通则不痛之意。因肝脉络阴器,故配肝经荥穴行间,以泻本经气火而定痛。太溪为肾经原穴,取之益肾水而清其源。热淋配合谷、外关以清湿热;石淋配委阳、然谷以助排石利尿;血淋配血海、三阴交以补阴理血;气淋灸气海、水道以补气增强排尿能力;膏淋灸气海俞、百会以温补脾肾,清浊可分。

治法 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石淋在绞痛发作时,用泻法,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不发作时,先补后泻,留针20分钟。气淋、膏淋酌用灸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耳针

取穴 膀胱、肾、下脚端、枕、下屏尖。

刺法 强刺激。每次取2~4穴,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应用例案〕

李×,女,31岁。自诉:尿频、尿痛、腰痛已六天。六天前外出,劳累受凉后即感腰痛、尿频、尿痛。现每隔半小时左右即解小便1次,排尿时感到尿道痛,腹部有凉感,手足不温。在某医院服药二剂未见好转,故来我科诊治。查:面色㿠白,四肢清冷。脉象沉细,舌质淡,苔薄白。尿常规:蛋白阴性,红细胞5~8,白细胞20。治以益肾温阳之法。取肾俞、中极、三阴交,用温补手法,然后针上加灸,每穴灸三壮,每天1次,第一次治疗后,解小便间隔时间延长,经10次治疗,病已痊愈(《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五淋不得小便,灸悬泉十四壮,穴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千金要方》)。

淋沥:照海、曲泉、小肠俞(《针灸集成》)。

针刺取穴以局部配合俞募穴,或远取足太阳、三焦的“下合穴”委阳及足太阳、少阴等经穴位。以通调水道疏利膀胱气机,达到利尿、定痛,促使结石排出的目的。对于病程较长出现脾肾虚弱症状时,针灸取穴也须兼顾以利排石。关于针刺和中药对排石、溶石的作用问题,通过实践,观察到针灸配合中药在排石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观察到单纯针刺,对排石亦有一定的作用。……如何提高排石率,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加强针感使气至病所,是取得疗效的关键。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最好的治疗时机是结石的活动期,绞痛发作时针刺,不仅可消除疼痛,而且因势利导以助排石,同时鼓励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多饮水,多活动,做跳跃动作,叩击肾区等,以利结石移动而促进排出体外(《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淋证?五淋各有何特点?

2.分述五淋的致病原因和机制。

3.通治淋证的针灸治则、处方和方义是什么?

4.在治疗石淋中怎样掌握排石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