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

本病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其患处皮肤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名为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可参考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初起多由于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经脉所致,日久由于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经络失于濡养,以致患处皮肤粗糙脱落白屑。

〔辨证论治〕

多发于颈项部,其次是眼睑、骶部、四肢内侧、外阴等处,严重者可播散全身。初期多为皮肤间歇性瘙痒,后则出现扁平的圆形或多角形坚实的丘疹,密集成群,多呈肤色、淡褐色或暗褐色,日久则丘疹融合扩大成片。皮肤肥厚,呈席纹状,称苔癣样变或称革化。搔之微有脱屑,阵发性剧痒难忍,因搔抓可在病变的周围出现抓痕和血痂。

体针

(一)风湿化热

症状 病程较短,患部皮疹伴有潮红,湿润、糜烂和血痂,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

治则 疏风清热利湿。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阴陵泉 太白 太渊 风池 阿是穴

方义 肺主皮毛,故取太渊配风池散皮肤之风热;脾主肌肉,故取太白配阴陵泉化肌腠之湿邪。阿是穴疏通局部气血,止痒退癣。此外,还可按病变部位循经取穴以增强疏通本经气血之功能。如项部加列缺、委中,肘弯加郄门、劳宫,腘窝加殷门、昆仑,大腿内侧加三阴交,上眼睑加头维、百会。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阿是穴的刺法是沿病灶底部皮下从四周向中心横剌数针。

(二)血虚风燥

症状 病程较长,局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牛项之皮,舌苔薄,脉细。

治则 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隔俞 阿是穴。

方义 本病日久伤及脾胃,营出中焦,太阴虚则运化乏力;阳明虚则不能化生精血。曲池疏导阳明经气以调气和血,配三阴交健中焦以资生血之源。佐血海、隔俞以补血理虚损。脾胃得健,气调血充,则风燥自去。如出现瘙痒难眠者加照海、神门以安神止痒.

治法 亳针刺用补法。

耳针

取穴 肺、神门、下屏尖、肝、脑。

剌法 中强刺激,留针1小时,每日1次。

刺络拔罐

取穴 阿是穴。

方法 用七星针在患处叩击后,再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15分钟。本法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牛皮癣。

灸法

取穴 阿是穴。

方法 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30分钟。

〔应用例案〕

一女子,年十五,两股间湿癣,长三四寸,下至膝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痒定,黄赤水流;痛不可忍。灸满熏焫,硫黄䕡茹、白僵蚕、羊蹄根之药,皆不效。其人姿性妍巧,以此病不能出嫁,其父母求疗于戴人。戴人曰:“能从余言则瘥。”父母诺之。戴人以䤵针磨令尖快,当以痒时,于癣上各剌百余针,其血出尽,煎盐汤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儒门事亲》)。

宋XX,女,20岁。左肘窝及双侧腘窝皮肤增厚,剧痒。两年前起病,一年后加重,经多方面治疗无效。查:双侧腘窝均有7x8cm之皮肤增厚,干燥破裂。左肘窝有2x2cm皮肤隆起融合丘疹。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治用中药制成的灸卷在患处上熏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4次后剧痒减轻。共薰30次,剧痒完全消失,患处皮肤同健康皮肤无异,精神愉快出院(《中医杂志》)。

〔文献摘录〕

神经性皮炎:风池、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承扶、委中等,局部用梅花针重刺激(《针灸学手册》)。

神经性皮炎:常用穴曲池、血海,备用穴合谷、三阴交,阿是穴。方法:中强刺激,每日1次。局部阿是穴沿病灶基底部皮下从四周向中心横刺数针(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

艾炷灸治疗牛皮癣120例,近期治愈率89%。方法于皮损处涂以蒜汁,上置小艾炷点燃施灸每炷间距约15厘米,待等炷燃尽,除去艾灰,覆盖消毒纱布即可。一般灸1一3次有明显效果,以局限型疗效较高,泛发型较差(《针灸医学验集》)。

牛皮癣共68例,其中男59例,女9例。年令最小者16岁,最大者57岁。病程最短者为3周,长者达30年。病损部位,以颈部为最多,本组病例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全部曾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无效。治疗方法:周身者针剌取曲池、风池、天柱、风府、哑门、大椎、内关、合谷、委中、足三里、血海等,各穴轮流针治。局部性者在皮损区周围沿皮下进针,须针至皮下有痠胀感。每周治疗1~3次,每次1~3穴,至皮损治愈后,继续治疗一个月停诊。同时用艾条在局部施灸约20~60分钟,每日1次,至皮损痊愈后1个月。总有效率达94.21%(《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牛皮癣?其症状特征是什么?

2.风湿化热和血虚风燥牛皮癣的针灸处方、方义和治法。

3.风湿化热和血虚风燥牛皮癣在症状上有何区别?

4.简述艾灸治疗牛皮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