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

凡睾丸、阴囊、少腹肿大或疼痛者,名为疝气。本证以腹痛控睾,肢冷,痛甚欲厥为寒疝;睾丸肿大,硬痛或积液,阴囊红肿热痛为湿热疝;小肠脱入阴囊,阴囊偏大为狐疝。

现代医学亦有疝气之称,属于本证狐疝范周。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睾丸肿大、阴囊肿大或积液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坐卧湿地,或经受雨淋风冷,寒湿之气循任脉与足厥阴经,凝滞于睾丸、阴囊,气血瘀阻而肿大,遂成寒疝。寒湿之气蕴积化热,或肝脾二经湿热下注,以致睾丸肿痛,或阴囊积液,或阴囊红肿热痛,而成热疝。强力负重,劳累过度,损伤筋脉,中气下陷,以致小肠脱入阴囊,时上时下,而成狐疝。

〔辨证论治〕

体针

(一)寒疝

症状 睾丸阴囊肿大冷痛,痛引少腹,甚则上攻胸胁,痛甚欲绝,茎缩囊冷,四肢冷凉,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治则 温化寒湿,疏通经脉。取任脉、足厥阴经穴。

处方 关元 三阴交 大敦 气海

方义 疝气多属任脉、足厥阴病变。任脉为病,外结七疝。足厥阴经过阴器抵小腹,其病则㿉疝,少腹肿。本方取任脉气海、关元疏通任脉气血,温化寒湿。大敦是肝经井穴,是治疗疝气的常用穴,可收疏肝行气、散结止痛之效。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温通脾经经气,以化寒湿之功。如厥逆加灸神阙、足三里以温阳救逆。

治法 针用泻法,并灸。

(二)热疝

症状 睾丸胀痛,阴囊红肿灼热,患部拒按,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肢痠,小便短赤,口中粘腻,舌苔腐厚黄腻,脉象濡数,若热退湿留,每因睾丸积液,而形成偏坠。

治则 清热化湿,消肿散结。取足三阴经穴。

处方 大敦 照海 阴陵泉

方义 大敦是治疗疝气的要穴,配阴陵泉可清泄肝脾二经湿热。疝气与肾经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针泻八脉交会穴照海,可以疏通足少阴经的气血,冀其散结止痛。如少腹痛胀加大巨、关元以理气止痛;恶寒身热加合谷、外关解表清热。

治法 针用泻法,不灸。

(三)狐疝

症状 少腹部与阴囊牵连坠胀疼痛,甚则控引睾丸,立则下坠,卧则入腹,重症非以手推托不能使坠物回收入腹。常因反复发作,久延失治,而兼见食少、短气、疲乏等症。

治则 补气升陷,止痛。取足阳明、任脉经穴为主。

处方 归来 关元 三角灸

方义 “小肠气痛归来治”。归来之所以能治小肠气痛,是因为它是足阳明经的要穴,阳明多气多血,合于宗筋,配关元能补气升陷止痛。三角灸是治疗疝气的成方,频频灸之,有防止复发的作用。如有食少、疲乏加足三里、中脘以理脾健胃。

治法 针用补法,并灸.

耳针

取穴 外生殖器、神门、下脚端、小肠、肾、肝。

刺法 每次取2~3穴,用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隔日1次。

〔应用例案〕

项关一男子,病卒疝,暴痛不住,倒于街衢,人莫能助,呼予救之。予引经证之,邪气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故病阴丸痛也。予泻大敦二穴,大痛立已。夫大敦穴者,乃足厥阴之穴也(《儒门事亲》)。

蓝xx,男,43岁。自诉:左侧阴囊下坠胀痛三天。触之左侧阴囊内精索较右侧明显变粗变硬,且有触痛。治取关元,左侧归来二穴,针感直抵病痛处,留针15分钟坠痛消失。三月后,其症又作,复依前法一次而愈(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小肠气,一切冷气,连脐腹结痛,小便遗尿,灸大敦三壮(《针灸大成》)。

诸疝大法,取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关门、关元、水道、三阴交、足三里(《医学纲目》)。

王叔权曰:舍弟少戏举重,得偏坠之疾,有客人为当关元两旁相去各三寸青脉上,灸七壮即愈。王彦宾患肠气,灸亦愈(《续名医类案》)。

吕凤蓉医师报告,针灸治疗小儿疝气2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取太冲、行间、三阴交、足三里。轻刺激,留针5至10分钟,年龄较小儿童不留针(《针灸处方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疝气?寒疝、湿热疝、狐疝的主证是什么?

2.疝气发病的原因和病理机制是什么?

3.寒疝、湿热疝、狐疝在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上有何不同?

4.简述寒疝、湿热疝和狐疝的针刺处方和方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