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

痄腮,又名:“蛤蟆瘟”。以发病急,耳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冬春季较多见,发病年龄多见于5~9岁的小儿。

〔病因病机〕

痄腮主要由风温病毒所引起。病邪从口鼻而入,挟痰火壅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络脉壅滞,气血流通受阻,故表现于两侧或一侧耳下腮颊部漫肿,坚硬作痛。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足厥阴之脉绕阴器,若受邪较重内传厥阴,则可伴有睾丸红肿疼痛,若温毒内窜心肝,则发生惊厥昏迷。

〔辨证论治〕

体针

(一)轻证

症状 耳下腮部疼痛肿胀,咀嚼不便,或伴有恶寒发热,全身轻度不适等症,舌苔微黄,脉浮数。

治则 疏风解表,清热解表。取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翳风 颊车 外关 合谷

方义 本病主要是由外感风温病毒,壅阻少阳经脉所致。取手足少阳之会翳风,合以阳明经穴颊车,能宣散局部气血之壅滞;外关为手少阳经穴,又为阳维脉的交会穴,配以阳明经穴合谷,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热解毒。如热可加大椎、商阳,点剌放血以泻热。

治法 亳针刺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10分钟捻转1次,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6 天为一疗程。

(二)重症

症状 腮部焮热肿痛,咀嚼困难,高热头痛,烦躁口渴,大便于结,小便短赤,或伴有呕吐,睾丸肿痛,甚则神昏惊厥,舌苔黄,脉滑数。

治则 清热解毒,通络消肿。取手少阳、阳明穴为主。

处方 和髎 外关 关冲 合谷 曲池 少商 丰隆

方义 和髎属少阳经穴,能通经活络,消除局部之肿痛;外关、关冲属手少阳经,能疏解少阳邪热;合谷、曲池属于阳明经,合肺经井穴少商,既可疏风散热,又可清热解毒;丰隆为足阳明经络穴,能清痰火,消肿定痛。如身热加大椎、十二井穴,点剌出血以泻热,睾丸肿痛加太冲、曲泉以解少阳、厥阴之热毒,头痛加侠溪、风池以疏解少阳之邪热,惊厥神昏加人中以开窍醒神。

治法 亳针刺用泻法。1天可针2次。

耳针

取穴 腮腺区、面颊车、神门、耳轮4、5、6。

剌法 强刺激。每次选2~3穴,每日1~2次,3天为一疗程。

灯芯灸法

取穴 角孙

方法 用灯芯草蘸麻油,点燃后灸,至出现爆竹样声音为止。

〔应用例案〕

杨××,男,16岁。自诉:双腮肿大二天。于昨天上午发现双耳下也肿起,发烧,饮食不好,咀嚼困难,二便正常,未经治疗。查:双腮腺肿大,局部发红,发烧,压痛明显,舌苔黄薄,脉细数,体温38.5℃,据此诊为痄腮,证属瘟疫。治以清热化毒,消肿止痛为法。用灯心草灸角孙穴(双),灸后面部疼痛减轻,咀嚼时痛,体温37℃,于3月8日第二次灸角孙穴,灸后疼痛消失,局部红肿消退,无压痛。体温36.2℃,灸后四天复查病愈(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腮颊肿:合谷、列缺、地仓、颊车、承浆、三里、金津、玉液(《针灸大成》)。

痄腮:风池、大杼、曲池、天井、外关、合谷、液门(《中国针灸学》)。

针刺治疗痄腮140例,主穴少商,辅以合谷、翳风、少商必须放血,否则影响疗效。余用针剌泻法。每天一次,症状严重者,每日治疗两次。一般治疗2~5次后恢复正常(《针灸研究进展》)。

用灯芯灸法治疗痄腮,收到满意效果。一般一次即可收效。据报导临床治疗1236例单纯性流行性腮腺炎,其中男性820例,女性416例。1~5岁者562例,6~10岁者447例,11~15岁者192例,16~20岁者32例,20岁以上者3例。年龄最小者10个月,年龄最大者为67岁。发病部位,双侧者605例,单侧者631例,发病一天者202例,两天者213例,三天者601例,四天者149例,五天以上者71例。病程最短为9小时,最长为10天。在1236例中,未经任何治疗者447例,经各种方法治疗无效者789例。疗效:治愈1178例(占95.31%),其中1次治愈者950例(占76.86%),2次治愈者228例(占18.45%),无效者58例(占4.69%)。见效时间:经治愈的1178例中,3天以内治愈者为1116例(占90.29%),4~5天内见效者为62例(占5.0%),5天以上见效和不见效者均为无效病例(《针灸医学验集》)。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痄腮?其临床特征是什么?

2.痄腮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3.临床根据轻重症状不同,在针灸处方、治法上有何不同?

4.简述灯芯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