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气
瘿气以颈部肿大为主证,俗称:“大脖子”。古医书将本病分为气瘿、肉瘿、血瘿、筋瘿和石瘿等五类。本节叙述以气瘿为限。
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与甲状腺炎可参考本节论治。
〔病因病机〕
瘿气多由情志抑郁,气结不化、津液凝聚成痰,气滞血瘀,气、痰、瘀三者互结于颈部而成。或由外感六淫之邪,山岚沙水病气侵犯,或水土不宜,均可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而成本病。
〔辨证论治〕
颈部粗大,漫肿或结块,皮密而不紧,皮色不变,缠绵难消,且不溃破。初起时一般全身症状不显著。其后部分病人可出现咽干口燥,燥躁易怒,心悸多汗,眼球突出,五心烦热等证。
体针
(一)阴虚火旺
症状 兼见形体消瘦,易饥多食,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阴降火。取手少阳、足少阴、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臑会 气舍 间使 太冲 太溪
方义 臑会为手少阳,阳维之会,能宣通三焦经气,疏导壅滞,配足阳明之气舍,治瘿气瘤肿。间使是手厥阴经穴,善治心悸,烦热;太冲降肝火,太溪滋肾阴。本方补泻兼用,标本兼顾,可达滋阴降火,化滞消瘿之目的。如出现突眼加天柱、风池以调眼目,失眠加胆俞、心俞以安神,潮热加大椎、劳宫以清热,盗汗,加阴郄、后溪以补阴止汗,易饮、消瘦加三阴交、足三里以调脾胃。
治法 毫针刺宜补泻兼施。臑会、气舍、间使、太冲泻法;太溪补法。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七天。
(二)气阴两虚
症状 兼见气短乏力,便溏纳少,面色萎黄,自汗,舌淡少津,脉象细弱。
治则 益气养阴。取任脉、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合谷 天鼎 天突 关元 照海
方义 天突、天鼎二穴均分布于颈旁,近取使气血运行通畅,远取合谷以疏阳明经气,三穴协同,具有疏通经络,散结消瘿之作用。关元补益元气,照海滋养肾阴。本方消补兼施,常用于气瘿久病者。如出现心悸加内关、神门以强心安神;便溏加天枢、公孙、脾俞以健脾止泻。
治法 毫针刺消补兼施,以补为主。
耳针
取穴 神门、脑、屏间、相应部位(适用于单纯甲状腺肿),
甲亢者酌加心、脾、缘中。
剌法 每次取2~3穴,每日1次。
〔应用例案〕
丁××,女,45岁。自诉:两年前因丈夫病故,终日抑郁,情志不畅致右侧颈部有肿块3×3厘米大,硬度中等,迄今年许,曾经某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瘤,建议手术摘除。患者因惧怕开刀,前来针灸治疗。查:脉弦滑,舌质薄净。治取水突、天鼎、天突。上述穴位,仅针患侧,得气后,每穴施平补平泻手法1~2分钟后即出针。针十次后肿块缩小至2/3。针刺治疗二十次,肿块已完全消除(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
〔文献摘录〕
诸瘿,灸肩髃左右相对宛宛中,男左十八壮;右十七壮,女右十八壮,左十七壮,或再三取差止(《千金要方》)。
瘤瘿气咽肿:天府、臑会、气舍(《针灸资生经》)。
针灸治疗甲状腺肿90例,无论何型均采用天突、天柱、合谷、翳风四穴,并在甲状腺肿局部四周各刺一针。操作时采用长、短不锈钢针两种,长针5~7寸,用于甲状腺的局部周围,短针1.6寸,用于上述四穴。甲状腺四周的施术,是按肿物的大小选好适当长度的针身,从肿物四周的健康组织斜向肿物中心刺入,四周刺入的针尖要相互交叉而过,但不可从肿物正顶刺入。天突等四穴刺入一定深度后,当出现针感时,留针30~40分钟,然后以轻捻慢提的方法将针退出。病程长者每日行针1次,一般经15日治疗可获痊愈,病程短者隔日1次,治愈多在5次左右(《针灸处方集》)。
针刺洽疗甲亢51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以测定血清总T3T4含量主要指标,同时观察基础代谢率,血浆环一磷酸腺苷含量,24大时尿17一羟类固醇排量及植物神经功能在针刺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看到,针刺不仅能降低患者基础代谢率,改善临床症候体征,且对血清总T3、T4含量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对患者血浆环一磷酸腺苷含量,尿17一羟类固醇排量及植物神经功能有异常者可予以纠正。观察结果提示了针刺疗法具有纠正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作用。取穴:间使、神门、三阴交、太冲、太溪、复溜。疗效:针刺治疗一个疗程(三个月)后控制者(血清T3、T4含量恢复正常,甲亢症状消失)22例;好转者(血清T3、T4含量较治疗前降低,甲亢症状改善)17例。无效者12例。总有效率达76.5%(《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论文汇编》)。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瘿气?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试述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瘿气的针灸处方、方义。
3.瘿气的主证是什么?
4.针刺治疗瘿气时,如何随证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