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痛证

剧痛证,是指人体不同部位出现的剧烈疼痛。

本证可出现于许多疾病的变化过程中,人体的各个部位和脏器,也都可以发生剧痛。这里仅就发生于内脏的剧痛,作概括介绍。剧痛,多为危急证的临床表现,如针刺不效,应即采取其他方法抢救,以免贻误。

心绞痛、胆绞痛、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腹膜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泌尿系结石等所引起的剧痛,可参照本节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引起本证的原因,主要由于感受寒邪,容于经脉,内传脏腑,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或由于忧思悲怒,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阻于经脉发为疼痛,或由于结石等原因,引起剧痛。

〔辨证论治〕

体针

(一) 心剧痛

症状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胸闷气短,心悸自汗,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紫暗,脉沉细。

治则 行气通阳,活血止痛。取任脉、手厥阴经穴为主。

处方 膻中 内关 心俞 足三里。

方义 本证主要是由气滞血瘀或胸阳痹阻而引起。方用气会膻中,调气行瘀;合手厥阴与阴维脉的交会穴内关,理气活血;合心俞宁心安神,合足三里调气通阳。四穴相合可达通络止痛的作用。如胸部刺痛加膈俞、厥阴俞以行瘀止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加灸关元,气海以温经补气。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

(二) 胆剧痛

症状 胁肋部(右上腹部)剧痛,阵发性加剧或痛无休止。局部拒按,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黄身黄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细或弦数。

治则 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取足少阳、厥阴经穴为主,辅以阳明经穴。

处方 日月 中脘 太冲 阳陵泉 足三里

方义 本证主要由于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所致。方用日月、阳陵泉、太冲疏肝利胆;用中脘、足三里清利湿热,通导腑气。如恶心、呕吐加内关,以理气止呕;寒热往来加支沟、外关,以清少阳之热;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加中脘、梁门,以调中止痛。

治法 毫针剌用泻法。

(三) 胃剧痛

症状 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或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胃脘胀满作痛,痛连两肋,或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刀割,苔白脉弦。

治则 和胃降逆,理气止痛。取足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足三里 中脘

方义 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中脘为胃之募穴,二穴相配可达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功效。如嗳腐吞酸加下脘、建里、内庭,以消食治酸;痛连两胁加阳陵泉,调肝气以止痛;呕吐加内关、曲泽、委中,以理气止呕。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

(四) 腹剧痛

症状 腹部骤然剧痛,痛如刀割,或剧痛阵作,腹部膨胀,拒按,或并见汗出肢泠,面色苍白;或腹部持续性疼痛,拒按,兼见发热,恶心呕吐,太便秘结,小便黄,脉沉弦。

治则 通腑导滞,行气止痛。取任脉、手足阳经穴。

处方 中脘 天枢 气海 合谷 足三里。

方义 本证主要由于邪滞胃肠,或阳明热盛所引起。方用中脘、足三里和胃降逆,配合谷祛邪导滞,天枢通调胃肠,气海理气止痛。如发热加曲池、大椎以清热,恶心呕吐加内关以理气止呕;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灸神阙、气海,以温经补气。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

(五) 肾剧痛

症状 腰痛剧作,痛连少腹,或小便突然中断,疼痛剧烈,上连腰腹,常伴有尿血,或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沥不畅,苔薄白或黄腻,脉弦紧或弦数。

治则 益肾祛邪,调气止痛。取足少阴、太阳经任脉穴为主。

处方 照海 肾俞 委阳 中极

方义 本证主要是由于邪气阻肾,气机不利,或湿热蕴结下焦所致。方用照海、肾俞、益肾祛邪,委阳疏理三焦气机,中极调理膀胱气化,清利下焦湿热。如尿血加血海以止血,尿中有结石加然谷以利肾排石。

治法 毫针刺用泻法,或酌情施灸。

耳针

(一) 心剧痛

取穴 心、屏间、下脚端、神门、肾、脑、小肠。

刺法 针刺泻法,每次选3〜4穴,留针1小时,每10分钟捻转1次。

(二) 胆剧痛

取穴 下脚端,神门、肝、胆。

刺法 强刺激,留针30分钟。

(三)胃剧痛

取穴 胃、神门、下脚端。

刺法 强刺激,留针30分钟。

(四)腹剧痛

取穴 神门、下脚端、胃、肠。

刺法 强刺激,留针60分钟。

(五)肾剧痛

取穴 神门、肾、输尿管、压痛点。

刺法 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

〔应用例案〕

患者,男性,46岁。上腹疼痛,恶心、呕吐10余小时,但大小便正常。体温36.9℃,白细胞计数17000,中性97%,小淋巴3%,血清淀粉酶128单位,尿淀粉酶2048单位,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取府舍、章门、期门、中脘、足三里。针灸1次后腹痛大为减轻,针灸5次后,腹痛消失,化验检查均正常。于住院第5日痊愈(《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文献摘录〕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痛如似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卧苦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灵枢●厥病》)。

胁肋疼痛:支沟、章门、外关。复刺后穴:行间、中封、期门、阳陵泉(《针灸大成》)。

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灸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针灸大成》)。

肠痈痛:太白、陷谷、大肠俞(《针灸大成》)。

绕脐痛:大肠病也。水分、天枢、阴交、足三里(《类经图翼》)。

胸痛如刺,手卒青:间使、内关、下三里、支沟、太溪、少冲、膈俞(七壮)(《针灸集成》)。

淋痛:列缺、中封、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气海、石门、间使、三阴交、复溜、涌泉(《神灸经论》)。

电针加服硫酸镁治疗胆管结石522例。取穴:右侧期门、日月为主穴。疼痛剧烈,胆囊胀大者,加右胆俞及巨阙与右腹哀连线之间的中点(此处用6寸毫针向胆囊胀大中心斜刺至腹外斜肌下)。操作:进针后接G6805治疗仪于期门、日月两穴,用疏密波,电流量以病人最大耐受量为度,通电60分钟,起针后服50%硫酸镁40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效:电针组522例,分稳定型,急性发作型和休克型三类。排石率。稳定型35%,急性发作型89.7%,休克型50%,总排石率为78.4%。(《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

针刺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期)41例。治疗方法:以针刺为主,辅以有效的胃肠减压,半坐位和常规输液。针刺穴位:足三里或其附近的压痛点(双)、中脘、梁门(双)、天枢(双),恶心呕吐症状重者配内关。进针得气后,用强手法运针,继而电针1小时。两次针刺间隔4小时。针刺疗效:经1〜2次针刺治疗后,腹痛明显缓解,压痛局限,腹壁松软,板状腹解除,肠鸣恢复或有排气,推便,穿孔已经闭合,可安全服用中药者,疗效较佳;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或出现反复,需行手术治疗者,为疗效差。在本组41例患者中,疗效佳者共26例,占63.4%;疗效差者15例,占36.6%(《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剧痛证?其发病原因是什么?

2.何谓心剧痛?简述其症状、针灸治法和处方。

3.何谓胆剧痛?简述其症状、针灸治法和处方。

4.试述胃剧痛的症状、针灸处方、方义。

5.试述腹剧痛的症状、针灸处方、方义。

6.简述肾剧痛的针灸、处方和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