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诸证

妇女在四十九岁左右,月经开始终止,称为绝经。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经行紊乱,头晕,心悸、烦躁,出汗,情志异常等症状,多为:绝经前后诸证。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类似本病,可参照本节诊治。

〔病因病机〕

妇女绝经前后,天癸将竭,肾气渐衰,精血不足,冲任亏虚,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肝阳上亢;或因劳心过度,营血亏损;或因肾阳虚衰,失于温养,导致脾胃虚弱;或因脾失健运,痰湿阻滞,造成痰气郁结。总之,肾虚不能濡养和温煦其他脏器,则诸证蜂起。

〔辨证论治〕

体针

(一)肝阳上亢

症状 头晕目眩,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腰膝痠软,经来量多,或淋漓漏下,舌质红,脉弦细而数。

治则 平肝潜阳,益水涵木。取足厥阴、少阴经穴为主。

处方 太冲 太溪 百会 风池

方义 本方配穴的主要作用是益阴潜阳。太冲是足厥阴肝经原穴,太溪是足少阴肾经原穴,二穴相配,前者平肝,后者益阴,功在增水涵木;百会、风池可治头目之眩晕。如心烦加大陵以宁心安神,烘热加涌泉、照海以益阴清热,腰痠痛加肾俞、腰眼以益肾壮腰。

治法 毫针刺宜补泻兼施。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二)心血亏损

症状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甚或情志失常,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补益心血,交通心肾。取背俞穴为主。

处方 心俞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方义 取心俞以宁心安神;配脾俞、三阴交、用补法或灸法,健脾养血。以益生化之源;取肾俞与心俞相配,既能补养精血,又能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如失眠加神门、四神聪以镇静安神,心悸加通里以宁心定悸,五心烦热加劳宫以清心凉血而安神除烦,神志失常加人中、大陵以清心宁神开窍。

治法 亳针刺宜补法,酌用灸法。

(三)脾胃虚弱

症状 面色㿠白,神倦肢怠,纳少腹胀,大便溏泄,面浮肢肿,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则 补脾养胃。取足阳明及募穴为主。

处方 中脘 章门 足三里 肾俞

方义 取脾募章门,胃募中脘,补益脾胃;配强壮要穴足三里,补益中州以助运化;合肾俞补益命火,温煦下焦,以益后天。如腹胀加下脘、气海,以调肠胃,理气除胀;便溏加天枢、阴陵泉,以健脾止泻;浮肿加关元、水分、足三里,以补脾益气利水。

治法 毫针剌用补法,并灸。

(四)痰气郁结

症状 形体肥胖,胸闷多痰,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浮肿便溏,苔腻,脉滑。

治则 理气化痰。取任脉、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 膻中 中脘 气海 支沟 丰隆 三阴交

方义 脾为生痰之源,脾胃气滞,失于运化,则痰湿内阻,故取膻中、中院、气海,理气导滞;合手少阳三焦经穴支沟,调理气机,气机通畅,脾胃健运,则痰湿可除;更合丰隆、三阴交健脾化痰,以治其本。

治法 亳针刺补泻兼施。

耳针

取穴 卵巢、屏间、神门、下脚端、脑、心、肝、脾。

剌法 每次选3~4穴,中等刺激。隔日针剌1次,或耳穴埋针。

〔应用例案〕

曹××,女,49岁。近二年来月经量多,或提前,或错后,经期不准,经常头痛头晕,头痛以巅顶为重,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心烦易怒,夜不成寐,脉弦细,舌红苔少,证属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治拟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法。取穴:内关、神门、印堂、风池、太阳、太冲、血海、三阴交。每日针1次。经8次治疗,头脑清舒,夜寐已佳,精神也好,诸症消失(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门诊病历)。

〔文献摘录〕

妇人五旬经断再行,或多或少,或瘀或红并下,腹中气满如胎孕,天枢、中脘、气海各五分,立愈(《医部全录》引《丹溪心法》)。

更年期综合征:主穴:百会、大椎、关元、肾俞、神门、三阴交、足三里,配穴:印堂、风池、中脘、气海、曲骨、合谷、内关、阳陵泉(《针灸医学验集》)。

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0例,其中年龄最小40岁,最大60岁,以40~50岁者为最多。30例中尚未停经者3例,月经周期紊乱者7例,停经者20例。停经时间最短者为4个月,最长者达20年。治疗主穴取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合谷、足三里,配穴取曲骨、印堂等。针刺操作以主症配主穴,以顺序施针,只针不灸,只补不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施针1次。疗效:痊愈27例,好转3例(《中华妇科杂志》)。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绝经前后诸证?

2.简述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病原因。

3.简述肝阳上亢、心血亏损、脾胃虚弱、痰气郁结四证的针刺处方、方义和治法。

4.简述耳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取穴和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