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儿病因特点
〔自学时数〕2学时
〔面授时数〕
〔目的要求〕
1.掌握导致小儿疾病的四种因素。
2.熟悉小儿疾病病因中属于先天因素和内伤因素的特点。
3.了解小儿疾病病因中属于外感因素和意外因素的特点。
本章所述,为小儿疾病的致病原因及其特点,所以称之“小儿病因特点”。
病因,一般可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而实则为内、外二因,因为饮食、劳伤亦可归入外因范畴,以此而论,小儿疾病病因与成人无异。但是,由于有不少小儿疾病与胎禀关系密切,又由于小儿生理病理自具特点,所以小儿病因亦与成人有所差异,如胎惊、胎毒、胎弱、胎寒、胎热等,受之于母体,属先天因素;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则属小儿易见之内伤因素;风寒暑湿燥火及惊吓外伤等,皆可致病,而在小儿则有易侵、易损、易变的特点,此则属于外感因素或意外因素。
学习本章内容,应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从理解病机入手,进而理解和掌握病因及其特点。
小儿疾病的发生,其病因虽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体质因素的关系,因此有其不同的特点。从一般规律来说,小儿病因,外感不外“六淫”,内伤多由饮食。致病因素虽同成人,但由于生理、病理特点,所表现的病情并不完全一致,预后亦有差异;疾病的发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机体本身的正气不足,二是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小儿时期禀赋不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抗病能力较差,不耐病邪侵袭而易发生疾病,有些病邪如时行疠气的“麻疹”、“疫咳”等,在成人是不易感的,而小儿最易感受。这些疾病则为儿科所独有。再由于小儿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引起小儿特有的病证亦较多,因此小儿病因在临床上有其一定的特点。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虽然比成人单纯,因七情引起的病证较少,但有特殊性,主要的可归纳先天因素、外感因素、内伤因素、意外因素等几个方面。
第一节 先天因素
在胎妊期,由于母体的影响,往往殃及胎儿,《格致余论•慈幼论》说:“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幼幼集成•护胎》说:“胎婴在腹,与母同呼吸,共安危,而母之饥饿劳逸,喜怒忧惊,饮食寒温,起居慎肆,莫不相为休戚。”这些说明孕妇的健康与否,足以影响胎儿在出生以后发现一些疾病,但这也并非绝对的。根据历代医家对胎妊期致病的先天因素的认识,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胎惊 所谓胎惊,指的是在孕期中母因情志精神等因素的影响,而损伤胎元。《素问•奇病论》说:“人生而有巅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東医宝鑑》、《活幼新书》、《幼幼集成》等著作中,均认为痫证的发生,与在母胎中受惊有关。从临床观察统计,痫病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前者的家庭有发作历史的较多,说明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二)胎毒 生后所患疮疹诸病,称为“胎毒”。古人认为婴儿的某些病证,其发病原因,与胎妊期间母体的热毒有关。《幼幼集成》云:“儿之初生有病,亦惟胎弱、胎毒二者而已矣。”又说:“五欲之火,隐于母胎,遂结为胎毒。”并指出了胎毒的病,有㾌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瘰疬、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以及胎热、胎寒,胎搐、胎黄等。时行病中的天花、麻疹、水痘亦认为是胎毒。而《外科启玄》中所说“遗毒”,多指先天性梅毒,亦为胎毒。说明小儿病因属于胎毒者较多,故古人对某些新生儿疾病,甚至周岁以内有疾者,皆为胎疾,并与胎毒有关。从目前认识及临床分析,有些传染性疾病,可以由母体传给胎儿,也有些疾病因分娩时或分娩后感染热毒,而古人限于历史条件,往往把病因归之于“胎毒”。
(三)胎弱 又名胎瘦,胎怯。由于小儿胎禀不足,气血虚弱所致。先天不足者肾也,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则不能充养骨骼,温煦五脏,可发生五软(头、项、口、手、足、肌肉皆软),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四)胎寒 病因由于在母胎时感寒所致。《诸病源候论•胎寒候》说:“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胎,伤及肠胃。故儿生之后,冷气尤在肠胃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成腹胀,或时谷利(完谷不化),令儿颜色素(色㿠白),时啼者,是胎寒故也”。
(五)胎热 病因由于小儿在母胎受热有关。小儿生后目闭面赤,眼胞浮肿,遍体壮热,口气热,烦啼不巳,尿赤便结。
(六)胎黄 又名胎疸。《幼科铁镜》说:“胎黄,由妊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儿新生面目,遍身皆黄如金色。壮热、便秘、尿赤。
第二节 外感因素
小儿外感疾病(传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等),较为多见,其病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热)以及疫疠之邪。
(一)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在发病原因中颇为突出,因小儿肺卫不固,腠理不密,肌肤疏松,肺气通于鼻,肺主皮毛,所以风邪易从口鼻或皮毛侵入,故外感风邪引起的疾病较为多见。常见的如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等呼吸道疾病。风为阳邪,善行数变。一般发病多急,传变较快,如外感风邪,初起属于表证,邪在卫分,若不及时疏解,易从内传,由表及里,由卫及气。且易化热化火,入营入血。小儿外感风邪常与其他外感病因兼受致病,有夹寒、夹热、夹湿等兼证。多见如感冒中的风寒证和风热证。风邪有时与两种以上外邪相兼而致病。其中风寒湿三气合并发病的,称为“痹证”,好发于学龄期的儿童。小儿感受风邪,往往夹有乳食不节的内伤,称为表里同病。此因外感风邪在肺,内伤湿滞在脾,临床多见为风邪夹滞证,即既有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肺经表证,又有呕吐、腹胀、腹泻的脾胃里证。
(二)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若小儿形体受寒,饮食生冷,则寒邪犯肺,水饮内停,“形寒饮冷则伤肺”,最易发生冷哮(寒哮),临床表现为恶寒,咳嗽,流清涕,呼吸喘鸣,痰多稀白似泡沫,舌质淡,苔白,脉浮紧等。若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可发生寒泻,表现为大便稀,澄清如鸭溏,完谷不化,色淡,臭气不甚,腹痛喜温喜按,小便清,肢端凉,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质淡,脉沉缓等证。若久延不愈,可由脾及肾,伤及肾阳,出现精神淡漠,面色㿠白,小便清长,肢冷,脉沉细等证。寒性凝滞,寒凝则血涩,导致气血流行不畅。新生儿阳尙来充,若受寒冷,则阳气不能温煦肌肤,可发生新生儿硬肿证,见体温不升,哭声无力,皮肤僵硬,肢冷,或兼水肿等证。
(三)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发于夏至以前的为温病,夏至以后的为暑病。小儿感受暑邪,可发生高热,惊厥,抽风,昏迷等暑风,暑痉的危重证候。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往往反映了热、痰、风、惊的病理变化,即热盛生风,风盛动痰,痰盛生惊,常互为因果,互有联系,为感受暑邪的特点。暑为夏令之气,如小儿禀赋不足,体质虚弱,不能适应夏令酷热的气候,最易感受暑气,而发生暑热消渴证,又称“夏季热”此属暑热伤气,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饮,多尿,无汗。但一入秋凉,症状均能自行消失,为小儿暑病所特有。
(四)湿邪 湿性粘腻,属于阴邪,湿生于脾,小儿脾常不足,如湿邪内留,则脾先受困,脾阳为之不振,运化无权,水湿不化,故小儿腹泻最为多见,所谓“湿胜则濡泄”。因感受湿邪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如湿温,湿疹等疾患,在小儿时期是多见的。湿与热合,则生痿躄,《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小儿感受湿热之邪,流注经络,可发生痿证,如常见的小儿麻痹证。
(五)燥邪 秋燥之气,易伤津液,如燥邪疫毒侵犯肺胃,循经上炎,毒聚咽喉,则发生白喉,小儿多见。由于燥伤肺阴,而有“白喉多阴虚”的说法。秋燥之气,多从口鼻而入,肺为娇脏,又为华盖,小儿肺气娇弱,易受燥邪,燥伤津液,炼液为痰,胶阻气道,多发生燥咳,临床可见干咳少痰,口咽干燥,苔黄质红等肺燥阴伤之证。
(六)火邪 火为阳邪,轻者为温,重者为热,甚者为火(散则为热,聚则为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盛则热”皆属热病范畴。小儿除直接感受温热病外,其他如风寒暑湿等病因,皆可化热化火,金•刘完素,有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小儿患热病,与成人不同,容易生风动血。《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易于传受,多内窜厥阴心肝二经,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抽搐频繁,烦躁不宁,舌质红绛,苔黄而糙。入血则血热妄行,出现发斑出血,舌绛干刺等证。
此外,尙有疫疠之气,疠气又称戾气,指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之邪,空气中有多种戾气,感染某一种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诸病源候论•疫疠病候》云:“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皆由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病,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吴又可《瘟疫论》又明确指出,疫疠之气,非关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淫之邪,乃另有一种杂气的致病因素。这种具有传染性的戾气疾病,其中有小儿所特有者,如麻疹,水痘,小儿麻痹证等,凡冠以疫字的疾患,均有强烈的传染性,如疫喉(白喉)、疫痧(腥红热)、疫咳(百日咳)、疫疠庖疮(天花)等。
第三节 内伤因素
小儿脾胃疾病较为多见,其病因指的是内伤饮食与饮食失宜有关,即饥饱失常,饮食不节和饮食偏嗜等。
(一)饥饱失常 《幼科发挥》说:“太饱伤胃,太饥伤脾”。小儿不知饥饱,饮食不节,而“脾常不足”,是以伤及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如食过度,则脾胃为病,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可发生积滞、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病证。如喂养不足,特别是一岁以内,母乳不足,或断乳太早,或人工喂养,营养不足,可发生疳证(包括小儿营养不良证),其临床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常伴有食欲反常,或善食易饥,或食欲不振,好发脾气,肚腹膨胀,大便不调等证,病理变化为“脾脏虚损,津液消亡”。
(二)饮食不洁 进食不清洁的食物,可引起胃肠病或肠寄生虫病。胃肠疾病常见的如泄泻、痢疾等。肠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绦虫等病,可致绕脐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或肛门搔痒(蛲虫引起)等证。若蛔虫钻入胆道,还可导致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四肢厥冷,甚或吐蛔的蛔厥证(胆道蛔虫证)。
(三)饮食偏嗜 小儿往往有偏食的不良习惯,或未及时增加辅助食品,往往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胃不和,日久则脾胃虚弱,营养不易吸收。气血乏生化之源。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吃菜单调,有时腹部隐痛,大便或干或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苔多见花剥等症。若任其偏食,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
第四节 意外因素
意外因素虽然不论年龄大小都可发生。但多因缺乏生活知识而引起。如中毒,溺水,触电,烧伤,气管异物,外伤,虫咬伤等,此外,与小儿年幼无知,加之家长或保育人员宣教不够,管理照顾不周有关。
(一)惊吓 《小儿药证直诀》说:“因闻大声或惊而发搐”。《育婴家秘》说:“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办欺诈以止其啼,使精神紊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也。”这里所说的“客忤”是指小儿或见非常之物,或听非常之响,或失足落空,跌仆之类,突然受惊,惊则伤神,恐则伤志,引起神志不宁,轻则出现惊惕,夜卧不安,重则面色骤变,手足抽搐,其状似癫。
又有因受惊恐而得者,如睡前听紧张兴奋的故事,看紧张兴奋的电影,以及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的恐惧不安等,引起“夜惊”,其证小儿在入睡后,突然惊醒,作惊恐状,或瞪目起坐,神色恍惚,面露恐怖,有时喊叫,一般持续十余分钟,可隔数日或数十日发作一次,偶可一夜发作数次,部分较大患儿夜寐不安,意识朦胧,深夜起床走动,做一些机械动作,如开抽屉等,醒后完全不能回忆,即所谓“夜游症”。
(二)中毒 中毒的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其中常见的如食物中毒,煤油或汽油中毒。
食物中毒,如白果中毒,因食大量的白果后,几小时即发病。轻者呕吐,泄泻,发热,昏睡,在1〜2日内清醒好转。重者出现抽搐而亡。又桃、杏、枇杷、李子、杨梅、樱桃的核仁,特别是苦的桃仁、杏仁,比甜的毒性高数倍,生食数粒,均可出现中毒症状。轻者恶心呕吐,头痛或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严重者抽风,昏迷,呼吸断续而亡。煤油或汽油中毒,系小儿误食或吸入,服后引起头晕、头痛、呕吐,也有服后立刻即晕厥或狂躁、抽风而致死(致死量成人约20〜30毫升)。
(三)气管异物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最多见,由于小儿进食时哭笑打闹,又喜将一些玩具含在口中,当其惊恐而深呼吸时,极易将异物(如瓜子、图钉等)吸入气管。如异物较大,嵌顿于喉头者,可立即窒息;较小的异物嵌顿于喉头者,除有气喘喉鸣外,大都有声音嘶哑或失音;异物停留时间较长者,可有疼痛及咳血等症状;异物居留于气管中者,多隨呼吸移动而引起剧烈的阵发性咳嗽,睡眠时咳嗽及气喘均减轻;当异物嵌顿于声门或气管而致完全梗阻时,可突然死亡。
(四)外伤 外伤包括跌打损伤、创伤、水、火烫伤等,以出血脱液,筋伤骨折或脱臼等病证为多见,如果外邪从创口侵入,还会使病情更为复杂或恶化,如创口化脓,破伤风等证。若外伤损及内脏,或出血过多,则导致昏迷或虚脱。
(五)虫咬伤 虫咬伤包括蜂刺、蝎螫、娱蚣咬伤等,虫咬伤引起局部疼痛、灼痛,红肿或出血。根据中毒程度可引起危险的全身症状,甚至死亡。如被群蜂刺伤或黄蜂刺伤后,可引起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昏倒,以致抽搐、虚脱而危及生命。又如毒蝎螫伤后可见鼻血,流涎,心跳变慢,肌肉震颤或抽搐等严重的全身症状,再如因毒蛇咬伤后,可见眩晕、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麻痹、昏迷、虚脱等危象。其他如溺水、触电等均详见本书急救处理。
总之,小儿易于外感或内伤致病,皆因小儿肌肤薄、藩篱疏、腠理不密,卫外未固,不耐三气克伐,加之幼小婴儿寒温不知自调,故易遭六淫戾气侵袭,热病较之成人为多,每易发生感冒、乳蛾、咳嗽、肺炎喘嗽、瘟疫等疾病;内伤方面,主要是饮食不节不洁,饥饱不均,加之“脾常不足”,易成积滞吐泻,诸疳虫症,痢疾等病。幼小婴儿,神气怯弱,容易惊恐致病,少有忧思悲怒郁证,即或较大儿童,亦有内伤七情,但多可用言语解之,少有深思积虑,一般不动五志之火,故七情病证,较成人为少见,正如《景岳全书•小儿则》所说:“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至惊风吐泻及寒热疳痫之类。”这是对小儿病因特点和发病较为切合实际的概括。
小结
1.小儿致病因素,不外外感“六淫”,内伤饮食,由于生理、病理的特点,病因虽与成人相同,但所表现的病情证征与成人并不完全一致,其预后亦有差异;有些病因则为小儿科所独有,因此小儿病因在临床上有其一定的特点。
2.先天因素与妊母密切相关。如胎惊、胎毒、胎弱、胎寒、胎热,胎黄等,皆原于胎妊受病,与生倶来,提示胎教、胎养的重要性。
3.外感因素与后天调护有密切关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小儿脏腑娇嫩,抵抗力弱,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较成人为易感,特别是疫疠之邪,如“疫咳”、“麻疹”等,在成人中不发病的而小儿最易感受。再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引起小儿特有的病证亦比较多见。
4.内伤因素,小儿脾胃疾病较多,小儿不知饥饱,饮食不节,以“脾常虚”而运化功能失常,营养不良,易成疳积;或食不洁之物,可引起腹泻,痢疾和肠寄生虫病;或饮食偏嗜,甚至成为习惯,这些都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小儿少有忧思郁证,即或较大儿童,亦有内伤七情,可用语言解释,很少深忧积虑,一般不动五志之火,故七情病证,较之成人少见,
5.意外因素,如惊吓、中毒、气管异物、外伤、虫咬伤等,虽不论年龄大小均可发生,但多因缺乏生活常识而引起,宜加强管教,预防意外事故发生,这都是小儿疾病的特点。
复习思考题
1.导致小儿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2.先天因素、内伤因素是如何导致小儿疾病的?
3.外感因素导致小儿疾病有哪些特点?
4.哪些是导致小儿疾病的意外因素?